【主要观点】10月下旬以来,我国北方雨雪天气持续偏多,局部地区降雪量突破历史极值,尤其是11月份以来的雪情,在对东北地区交通运输、新粮收购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近期东北粮源品质的“潜在”风险也颇为引人关注。
12月中旬以来,国内玉米市场受降雪天气、农户售粮进度缓慢等因素影响,市场购销活动相对清淡,产销区玉米价格表现不一。具体表现为:南北港口玉米市场相对稳定,东北产区涨跌互现,购销清淡,华北产区玉米价格稳中有升,南方销区继续局部上扬。
降雪天气影响玉米上市进度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截至12月5日,秋粮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2年新产玉米1788.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52.6万吨,然而,这是建立在今年我国玉米丰产的基础之上。
近期,北方降雪天气较多,对产区玉米上市造成一定阻力。分区域看,截至12月14日当周,多个主产区农民售粮进度缓慢,较去年同期略显滞后。
东北粮源水分较往年同期偏高
黑、吉、内蒙古等地新粮上市进度受制于前期不利的天气条件以及今年水分普遍较往年上升等因素,而近期华北的山东、河北也同样面临水分偏高、上市进程受阻的尴尬,两地玉米水分多为16%~18%,符合饲料企业15%水分以内要求的较少。
跟踪调查显示,由于今年玉米生长期间东北雨水偏多,收割后降雪较往年偏早,黑龙江、吉林局部和辽宁局部存在玉米水分偏高的现象,尤其是黑龙江。其结果是:玉米水分不均匀,不利于烘干,高水分玉米(水分在35%以上)在烘干时极易出现焦糊粒,因此,高水分玉米价格相对偏低,农民则优先卖出符合水分要求的玉米,高水分玉米滞留手中。
深加工企业收购竞争力提升
继前段时间大成生化小幅提高玉米收购价格以来,中粮肇东、四平天成等深加工企业也相继提高其玉米挂牌价格,备库活动展开,农户潮粮销售价格明显抬升,至此,东北三省一区主要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已普遍高于临储定价。即便是黑龙江部分深加工企业挂牌价格低于2100元/吨的临储定价,但由于其扣水标准一般在1∶1.1~1∶1.2,远低于临储1∶1.65的标准,在实际收购过程中,收购潮粮的深加工企业无疑更具优势。
另据调查,目前黑龙江潮粮水分普遍较高,35%水分以上粮源扣水严格,价格相对较低,但35%水分以内玉米收购价已逼近0.8元/斤,吉林25%水分潮粮逼近1.0元/斤,潮粮价格过高,加之局部地区汽运至港口的费用继续攀高(宾县至港口已由前期最低130元/吨上涨至200元/吨),产销区“倒挂”依旧,烘干塔和中间商收购略显滞缓,但部分用粮企业及港口粮商正积极展开收购,年底前市场竞争格局初显,下降可能性十分有限,国储在东北收购难度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