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六安调查队获悉,从全市生猪规模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的调查情况来看,三季度我市生猪规模养殖存出栏量同比增长趋缓,价格稳中上扬,筑底反弹,上行周期因素显现。
存栏结构趋合理
据调查,三季度六安市生猪规模养殖共出栏肥猪11.9万头,较上年同期10.6万头增长12.56%,较上季度环比增长3.24%;季末存栏28.5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19.12%,较上季度持平。当期存出栏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出栏速度加快,存栏速度趋缓,三季度肥猪出栏同比增长12.56%,较二季度的7.87%高4.69个百分点;生猪存栏同比增速19.12%较二季度的22.63%,低3.51个百分点。因市场持续低迷,养殖户和企业纷纷主动或被动的调整存栏结构,加大肥猪出栏力度,加快能繁母猪淘汰,控制存栏总量。期末存栏能繁母猪4.2万头、待育肥猪16.5万头、仔猪8万头,较上季度分别增长2.1%、0.5%和1.5%,环比增速明显下降。从数据和调查走访看,规模户和养殖企业前期压栏肥猪基本出栏完毕,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待育肥猪总量得到控制,存栏结构调整效果初步显现。
三季度虽是传统淡季,但受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和供需逐渐平衡影响,生猪价格明显上涨。三季度,豆粕、玉米等饲料价格轮番大幅上涨,豆粕价格一度超过4400元/吨,玉米价格也高达2600元/吨,虽后期受秋粮丰收影响,价格有所下跌,但仍高位运行。受饲料和其他养殖成本增加影响,生猪价格从上季度最低13元/公斤涨至目前14.7元/公斤,上涨13.1%,一度甚至超过15元/公斤。
年初起持续的低迷亏损,致使前期进入的部分养殖户退出,供应方面已趋于稳定。在消费方面,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需求将有所增加。供需关系的转变,成为猪价上涨的主要推手。另外,饲料价格居高不下,人工、防疫等成本的上升都倒逼生猪价格重回上行通道。参考历史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经验,养殖户的退出、价格的企稳、成本的支持等生猪市场进入上行周期通路的条件已经呈现。
“三低”现象待改变
不过,当前生猪行业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随着粮食、人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生猪价格虽然也有所上涨,但涨幅远低于饲料等成本上涨的步伐。生猪养殖低成本,粗放型经营的时代已不可能重现。当前玉米、豆粕价格已高于小麦、稻谷价格,出现猪粮贵过人粮的现象。地址偏僻,工作环境差,工资与其他行业缺乏优势,猪场员工难招难留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同时,环境因素和环保成本都日渐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生猪养殖的规模集中度低、行业组织程度低、养殖技术水平较低的“三低”现象仍待改变。虽然生猪养殖规模集中度在逐年提高,但仍以小规模养殖为主,养殖户和企业过散过小,致使生产的规模效应无法体现,新技术的推广难度加大,导致环保监察和治理成本增加等负面影响。各级生猪协会和合作社等行业组织参与率不高,活动方式内容有待丰富,频率有待提高。与生猪行业发达地区相比总体仍有良种和养殖技术的差距。如六安市龙头企业安徽九鼎科技养殖有限公司在能繁母猪年产仔数和肉料比等方面仍低于国内先进水平。
完善制度需内功
为了加快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应该继续加大养殖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应鼓励和引导那些处于环境脆弱地区、生态重点保护地区和居民集中地区等不适合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的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搬迁或转型退出;充分发挥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经营好,技术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养殖户和企业合理布局,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扩大养殖规模,稳定有序提升产能。
同时,建立完善生猪生产监测和管理机制。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省《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建立和完善区域生猪市场监测机制、信息发布机制、调控机制,缓解生猪生产和价格周期性波动,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有效维护养殖户、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
此外,当前市场虽然较前期有所好转,但上涨周期从什么时候开始还不明显。养猪户和企业不能盲目乐观,补栏还需谨慎。应抓住空闲时期加强自身软硬件建设,继续优化存栏结构,做好疫病防控,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技术水平,为即将到来的年底旺季和下一波行情打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