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叶赤》经云:“众生比如来还重要。” 这是伟大的菩提爱,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佛陀是世上最伟大的人,与众生是不可相比的,所以人们相比较众生而言,当然更重视佛陀、珍爱如来。但在菩提道法之中,我们要学习比佛陀还要重视众生。原因有两种:其一,在佛陀眼里,一切众生和诸佛的本质上是平等的,但觉悟程度上不一样,佛陀觉而不迷,众生迷而不悟,众生有无穷无尽的苦厄,所以诸佛比佛陀还重视及珍爱众生、关照众生、慈爱众生,救度众生。反过来,在众生眼里,佛陀和众生之间没有相同之处,是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的。在人们的眼里,佛是智慧圆满者,众生是缺乏智慧者,所以人们相比众生要更重视佛,他们心中佛的地位很高,很神秘,所以很珍爱佛陀,对佛陀充满欢喜和希求,追求成就佛果。
其二,曾经辛饶迷沃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众生心中有佛,佛的心中有众生。”其意义就是,佛和众生是因果关系,佛是众生的果,众生是佛的因。但众生迷惑不解,放弃成就佛的途径:因众生而发心,反而放弃众生,重视佛陀,所以心里总执着佛;佛是觉悟者,发愿救度众生,佛心不离开众生。如果有人让我们选择佛和众生,我们会选择佛陀,但正因为我们重视与珍爱佛,不会选择众生,所以我们才成就不了佛。因为,我们重视与珍爱的对境方向错了。也就是说,我们珍爱的对境和诸佛珍爱的对境是相反的。诸佛重视与珍爱的对境是众生,他们每时每刻都希望众生离苦得乐;但我们重视与珍爱的对境是佛,所以我们时时刻刻都想着自己成就佛,没有想到众生离苦得乐,再说明白一点,也就是放弃了成就佛的因:众生。
另外,我们没有认识到《叶赤》经里讲的:“众生比如来还重要”的真理,因为诸佛不需要我们的珍爱与重视,也不需要我们的尊敬,更不需要我们的物质供品,因为佛是一切圆满的;对于众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我们的珍爱,需要我们帮助,更需要我们的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法布施),因为众生缺乏智慧、事业和能力,但我们所作所为都是恰恰相反的。诸佛从不要求众生重视它,也没有要求为佛作事,只要求为众生做事,希望能够重视众生、救度众生,但我们恰恰是一直在伤害众生,崇拜佛和神众。实际上,给诸佛神众供1000元人民币的功德不如给穷困的众生布施1元人民币的功德。因为诸佛神众不需要你的金钱,但穷苦的众生需要你的布施,所以功德更大。佛经里讲的法不是让我们口头上去炫耀的,而是让我们去做的。
会说佛法不如会做善事,现在很多学佛者都会去表现自己的善意和知识,如果你能适时地做一个为众生做善事者,意识到炫耀和表现这些善意和知识是对你相续的侵害,理性地对待对众生无益的知识,那么一定会获得更好地利益众生的智慧。从人性的本质来看,每个人最关心的都是自己。为了对治这样的习气,修行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做一个善于行事的人,不断地去帮助别人,救苦救难。这样一来,你不但能够得到众生的信任和欢喜,还能获得诸佛菩萨的加持、赞叹和祈福。我们要学佛的是佛法中的含意,而非文字;我们要修行的是修改自己的习气,而非空谈;我们要发菩提心的是重他轻己,而非重己轻他;人们都喜欢做善,但没有智慧的人做善容易变为恶,因为他们善恶分不清楚;没有菩提心的人做善,容易变为自私自利和变相的“我执”。
真正有菩提心的做善者,比佛陀还重视一切众生。第一,他们知道众生需要珍爱;第二,众生是发菩提心的对境,没有众生给谁发菩提心呢?他们感恩众生,所以为众生做事是心甘情愿的;第三,他们知道众生是自己成就佛道的伙伴。《叶赤》经里讲的:“众生是成佛的伙伴,所以要珍爱众生。”真正有菩提心而做善的人叫做菩提行者,菩提行者会在考虑自己的需要前,优先考虑他人的需要,并且奋不顾身地支持和帮助他人,看到他人幸福和快乐,菩提行者自己也同样的快乐;当他人受到伤害时,菩提行者千方百计为他人做事,渡过难关;菩提行者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自己受到冲击与伤害,从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伤心,反而感恩伤害者,因为,他的心里只有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心愿,他为了自己的心愿而付出代价心甘情愿。这样,他就真正地做到了菩萨的行为,这才是真正的菩提行者。大家看,菩提行者是多么了不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