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猪场逐步替代了千家万户散养。种猪的生产性能,特别是母猪的繁殖能力是养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生产指标,事关养猪业的稳定和发展。
1 种猪的科学选择
俗语说:“好种有好苗”,种猪是繁殖的基础,种猪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猪群的生产水平,所以种猪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目标。
1.1 父本品种选择 目前常用的有大约克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等,这类种猪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皮、膘薄等优点,作为杂交父本,可以达到改良本地猪生长速度慢的缺点。
1.2母本品种选择金华两头乌猪,太湖系列的梅山猪,二花脸等,这类种猪既适应本地气候环境,耐粗饲,抗病力强,且性成熟早,利用年限长,母性好,产仔多。以本地猪为母本,使杂种商品代猪既有良好的适应性,抗逆性,又可改变母本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与瘦肉率低的缺点。也可选用上述父、母本种猪杂交产生杂种一代,作为母本;或选用长白与大约克杂交产生二元杂种猪作为母本,生产生长速度较快的外三元商品猪。
1.3 注意事项
1. 3.1种公猪应选择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四肢强健,三代系谱清楚,性能指标优良的个体。
1.3.2种母猪应选择健康状况良好,四肢健壮,乳头数6对以上,排列整齐,发育均匀良好,高产母猪的后代。
1.3.3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种猪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种,严格按照《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16567)进行检疫,种猪系谱应清楚,防止近亲(三代内),确保品种纯正,健康。
2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2.1单圈饲养种公猪应采用单圈饲养,每头占栏面积6.0~7.5平方米,安置在场内安静、向阳和远离母猪舍的地方。
2.2 圈舍卫生栏舍应每天定时清扫,刷拭猪体,保持圈舍和猪体卫生。
2.3加强运动种公猪应坚持合理运动,以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增强体质。
2.4定期检查科学饲养种公猪,应坚持定期检查精液品质,随时调整营养、运动和配种频率。
2.5合理使用养好种公猪,应做到合理使用,有条件者应采用人工授精方式,以利于延长其种用年限和充分发挥繁殖能力。
3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3.1科学管理饲养后备母猪,密度要适当,营养要合理,猪场动力网,一般日喂2次,饲料控制在自由采食的70%。初配年龄,地方猪种不得小于8月龄,体重50kg左右,二元母猪不小于10月龄,体重75kg左右。配种前15d至配种后,适当添加青、精饲料或中药等制剂,以促使母猪多产仔。
3.2适时配种母猪发情周期为18—22d,持续时间为40—60h,产后第一次发情时间与仔猪吮乳有关,一般出现在断奶后3~8d。排卵多在开始发情后16—48h,排卵数目与品种及胎次有关,胎次多者,排卵较多。母猪发情表现明显,其兴奋及外阴部变化出现后,经过一段时间至阴唇红肿开始消退,接受公猪交配。母猪交配欲的表现多呈频频排尿,按压臀部,大多表现“静立反应”。
3.3配种方式母猪的最佳配种时间为发情开始后15 -30h。配种方式可采用重复交配,系用同一公猪间隔8—10h重复交配一次。双重交配,系选用二头公猪间隔8—10h各配种一次。人工授精是目前规模猪场最常用的配种方式; 猪的最适输精部位在子宫内,输精管一般容易通过子宫颈口进入子宫,为确认在输精管插入后,可向后轻按一下,有紧缩感觉后,再将输精管向前推送1~2cm,后缓缓注入精液,并防止精液外流。
4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4.1控制喂量一般在配种后第1周,应控制好喂料量,防止胚胎着床失败和死亡,影响产仔数。
4.2加强护理妊娠全程中,应保持环境相对安静,为减少胚胎早期死亡,应加强护理,适当运动以增强母猪体质,防止机械流产。
4.3产前准备母猪进入分娩舍前应彻底清洁消毒,对母猪产床、仔猪保温箱或地板(活动)、母猪固定架和饮水管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母猪进产房前1周,应进行体表清洗和消毒,然后转入分娩舍准备生产。准备好接产用具。母猪分娩完毕后,肌注缩宫素20—40IU,促进胎衣和子宫内容物排出,加快子宫复原,促进泌乳。
5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5.1猪舍环境饲养哺乳母猪应保持猪舍环境安静、清洁干燥、舒适温暖,夏防暑,冬防寒,尽量让母猪和仔猪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以增强体质。
5,2 固定乳头仔猪有固定乳头哺乳的习惯,一般应将弱小仔猪安排在中、前侧乳头哺乳,强壮仔猪安排在后侧乳头哺乳。经常检查母猪乳房,如有损伤应及时治疗。训练母猪养成两侧交替躺卧的习惯,便于乳房发育均匀和仔猪吮乳。
5.3适时断奶 饲养良好的仔猪,可采用早期断奶,仔猪断奶后应原圈饲养,断奶前3—5d和断奶后7—10 d应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及时淘汰病态、体弱母猪,保持健康、高繁殖力的种猪群,规模猪场一般实行淘汰八胎以上经产母猪的措施,以保持整个母猪群的高繁殖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