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猪场管理与健康水平
提升猪场管理与健康水平要做到四个关注,主抓五个环节,以下分别加以论述:
1 四个关注
1.1 母猪是提高猪场管理和健康水平的基础
1.1.1关注后备母猪生殖系统发育,促进性发育和性健康。
1.1.2 关注母猪排卵和胚胎成活数量。提高排卵数和胚胎成活数,提高产仔数。
1.1.3 关注母猪营养平衡和体况,确保给胎儿提供充足营养,同时改善母猪体况,防治过肥或过瘦。
1.2 围产看发展:
1.2.1 关注母猪怀孕后期和产前营养代谢,促进营养吸收和微量元素补充。
1.2.2 关注怀孕后期和产前胃肠功能,提高消化吸收,减少母猪产前不食和产后不食症发生。
1.2.3 关注钙的吸收和储藏,以及雌激素的分泌,为母猪生产提供动力,确保母猪正常生产。
1.2.4 关注母猪产后保健,防治气滞血瘀,减少产后三联症发生。确保断奶后母猪正常发情。
1.2.5关注母猪热应激,防治热性疾病发生。
1.2.6 产后用产康3~5天,用于补气养血,防止气滞血瘀和产后三联症发生。
1.3 出生定乾坤
1.3.1 关注仔猪出生体重提高和保健,提高出生重,防止黄白痢发生。
备注:生产实践证明,出生体重相差1千克,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出栏体重相差19.8千克。
1.3.2 关注仔猪补铁补血,确保仔猪正常生长。
1.4 断奶决胜负
1.4.1 关注断奶仔猪和外购仔猪各种应激。
1.4.2 关注断奶仔猪和外购仔猪免疫力的提高。
1.4.3 关注病毒侵袭和细菌感染。预防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发生。
1.4.4关注营养补充和促进快速生长。
2 五个环节:种猪、料、病、管、环境
2.1 种猪健康是全面提升猪场管理与健康水平的基础。
2.2 只有使用营养均衡的饲料,才能确保猪体的健康。
2.3 主要介绍三大综合征
2.3.1 繁殖障碍综合征:主要病毒性病原是蓝耳病病毒(PRRSV)、Ⅱ型园环病毒(PCV-2)、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HCV)、乙型脑炎病毒(JEV)、细小病毒(ppv)、猪肠病毒、猪巨细胞病毒。主要细菌性病原是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衣原体、附红细胞体和弓形体。另外一些非疾病因素如营养因素(过肥或过瘦);黄曲霉素、赤霉素、镰刀毒素等饲料因素;产道损伤及产后感染;未能及时断奶;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肾和生殖系统损伤也是造成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关键因素。综合防控措施1)疫苗免疫: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HCV)、乙型脑炎病毒(JEV)、细小病毒(ppv)。2)每月用康母1号(主要成分:甲磺酸培氟沙星)拌料一周。3)产后保健:每日喂激情孕宝50克,连喂3天。4)调理措施:产后6小时内头孢噻呋10~20毫升/头肌注,饲料中长期添加脱霉产品。
2.3.2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主要病毒性病原是Ⅱ型园环病毒(PCV-2)、蓝耳病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慢性猪瘟病毒(HCV)和流感病毒(SIV)。主要细菌性病原是支原体、衣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寄生虫)、放线菌(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波氏杆菌和链球菌。
综合防控:
断奶仔猪:自断奶当天起,保育康+多肽免疫双增拌料,连用两周,确保安全度过断奶关,同时每头猪多长出体重1~1.5千克,提高产值20~30元,而每头猪投入的成本不足1元。
外购仔猪:自购进第二天起,保育康+多肽免疫双增拌料,连用两周,确保安全度过应激关。
2.3.3 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集中发生在猪群的三个年龄段:4周龄(28天)(断奶)、12~13周龄(80~90天)、17~18周龄(120~130天)。防控使用清肺咳喘康+超微独清。
2.4 猪场应设立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实现猪场的细节化、程序化和企业化管理。
2.5 猪舍内保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做好地面和空气的消毒工作。猪舍外进行搞好整个猪场绿化工作。
温氏集团高级兽医师 孙利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