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出生后被母猪踩死、压死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一般占死亡总数的10%~20%,管理不善者甚至高达40%,多发生在仔猪出生后一周之内,主要原因是母猪体弱或肥胖、反应迟钝,以及仔猪体弱无力、产圈窄小等,特别是1~5日龄的仔猪最容易被踩压致死。加强仔猪保育的最好办法就是勤观察、精护理,具体做法:一是护理好新生仔猪。在出生后1周内,应采用护仔箱,将母、仔猪隔开,每隔2~3小时让母猪哺乳1次;二是设护仔栏。在母猪舍靠墙的地方,用圆木等隔离物在离墙和地面各25厘米处设护仔栏,以免母猪沿墙躺卧时将仔猪挤压死;三是分开饲养,设置护仔间。在母猪舍内用木板或砖建一个四周封闭、一边留有小门(供仔猪出入)的护仔间,定时放出仔猪吃奶,这样就可降低仔猪被踩压的几率。 由于仔猪的温度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所以对温度尤其是低温非常敏感。仔猪产出后体表有很多液体,如果自然干燥可能需要45分钟,还会带走仔猪的大量体热。所以,仔猪出生后要用干净的毛巾或柔软的垫草擦干,以减少体热的散发。仔猪出生舍温要求为34℃,如果环境温度适合,仔猪向两个方向躺卧;若仔猪挤在一起,说明环境温度低。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农户生猪养殖建议使用新鲜的稻草、麦秸、木屑等垫料,在有垫料情况下仔猪可耐受比最适温度低8℃的气温。产房内应避免寒风和潮湿,潮湿地面和气流可降低猪的体表温度,使仔猪感到寒冷。 为预防细菌性疾病的早期感染,新生仔猪可在出生后注射长效土霉素或灌服新霉素、抗菌素等,以预防腹泻。在开始采食后,可加入防治腹泻的药物,如新霉素、粘杆菌素、硫酸安普霉素等,也可添加支原净与抗菌素。在饲料中还可添加柠檬酸、抗生素和适量优质草粉。为了预防仔猪低血糖症,在仔猪出生后立即给予20%葡萄糖水口服,每头5毫升,每天4次,连喂3天。在仔猪出生后20天,要注射疫苗,60日龄时再加强免疫一次;30日龄时要注射疫苗,还要根据当地兽医防疫部门要求注射其他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