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呼和浩特市从2006年开始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引导散养户进入小区,实行人、牛、奶、料、粪五分离,实现了奶牛养殖从小生产向大生产的过渡;2009年实施了“百、千、万”奶牛项目工程,进一步推动了规模化养殖进程;2011年底,全市共建成359个奶牛规模养殖场,其中百头规模养殖场271个,千头规模养殖场84个,万头规模养殖场4个,规模化饲养占到奶牛总数量的67%。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奶牛规模化养殖形成了奶牛小区、奶农合作社、奶联社、家庭牧场、乳品企业自建牧场、企业牧场6种模式。调研组对养殖模式的形成及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
标准化养殖小区吸引散养户入住
标准化养殖小区是一种比较早的规模化养殖模式,在散养比例较大的地区,通过政府主导、大型企业投资、个人出资等方式,建设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的基础设施,提供挤奶、防疫等统一服务,吸引散户奶农入住。土默特左旗兵州亥乡的伊利第六牧场、和林县盛乐开发区的七盛养殖小区、赛罕区舍必崖村的奶牛小区等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养殖小区实行了统一管理、统一饲养标准、统一防疫、统一挤奶,实现了初级的规模化经营,原奶质量有了保证,奶价相对提高,奶农的收入更加稳定。但是,由于各家各户养殖方法各异、养殖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奶牛小区只是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一些现代化、集约化的养殖方法难以推行。
规模化家庭牧场实现散户集中统一管理
规模化家庭牧场实现了业主产权与经营管理的统一和原料奶生产各环节的集中统一,做到了适度投资、适度规模、资源合理配置、集约经营管理,降低了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并产生规模效益。土左旗察素齐镇瓦窑村的秀梅牧场、和林县城关镇下喇嘛盖村的浓泰牧场、和林县泰佳源牧场是比较典型的家庭牧场形式。在这些牧场的带领下,部分散户与他们加强了利益联结,组建了合作社,奶牛养殖的规模化得到进一步扩大。
奶联社模式实现奶农和企业双赢
奶联社是以企业搭建现代化设施设备、技术、管理和资金平台,吸纳奶农以奶牛入社、保本分红、固定回报、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入社,并获取回报的一种合作化奶牛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上连奶业加工龙头企业,下接奶农,实现了奶农、企业双赢。土默特左旗兰灿牧场就是以奶联社的形式建设的。
奶农合作社实现散户养殖规模化
奶农专业合作社是由奶农中领袖人物挂帅,组织动员奶农自愿入社,以股份合作为纽带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把散户养殖纳入规模化养殖轨道的模式。赛罕区金河镇旭泥板村的村民,通过奶农专业合作的模式创立了伊百康奶牛养殖场,这种养殖模式主要有以下经验值得借鉴。一是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合作社社员的股权分配合理。二是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能够经营管理好养殖场。三是政府部门给予了支持,帮助合作社建立起一套自我良性发展的可行性方案。四是政府有比较健全的服务体系,为合作社提供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培训等技术服务和支持,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此外还有乳品企业自建牧场模式、企业模式。
政协委员们在金河镇章盖营村走访了散养户,他们普遍反映,养牛成本逐步加大,利润空间缩小,风险加大,希望能够得到政府更多的扶持,通过不同形式加入规模化养殖。
针对规模化养殖存在的牧场建设资金缺乏、优质饲草基地建设滞后、养殖成本加大、利润明显减少、奶牛养殖技术和牧场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政协委员们提出了关于奶牛规模化养殖的建议。
多元化渠道解决牧场资金缺乏一是增加投入,把没有享受过补贴的牧场和小区,经过验收合格的纳入补贴范围,对奶站转型建设家庭牧场的给予补贴扶持,提高投资牧场建设的积极性。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对新建规模化养殖牧场的各项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积极协调银信部门,制定倾斜政策,简化贷款手续,实行优惠利率,为牧场建设提供贷款支持。三是实施奶牛良种补贴、基础母牛补贴和牧业机械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对奶业的扶持和保护。
加大饲草基地建设以当地生产成本计算,种植苜蓿可年收割2茬~3茬,亩产800公斤~1000公斤,每吨成本不超过千元。而一般每头泌乳奶牛年需优质牧草1吨左右,因此发展当地优质牧草种植,对提高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制定集中连片种植优质牧草规划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牧场和农户种植优质牧草,扩大牧草种植面积,快速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业,在有效解决奶牛优质饲草料短缺问题的同时,为农民增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完善奶价协调机制尽快启动奶价形成机制,发挥政府、企业、奶业协会、牧场等几方面的作用,根据市场因素和饲草料价格定期调整鲜奶价格,使奶牛养殖、乳品加工、销售各环节利益分配更加合理,保护奶农利益,保障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奶牛养殖技术水平对奶农加强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奶牛饲喂、疫病防治、良种繁育等技术辅导,努力做好“一育”(育种配种)、“二敢”(敢喂、敢淘)、“三管”(管人、管牛、管料),切实提高奶牛养殖技术;高度重视奶牛防疫工作,增加投入,改善防疫人员的防护装备,加强防疫人员队伍建设,按时完成防疫注射、定期消毒、驱虫防疫等工作,实现科学饲养与管理。
加强牧场管理人员培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控制和保护,建立奶牛养殖风险防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