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行情不好,我们又怎么能好呢?”聊起今年前十个月养猪效益,连云港市东海县驼峰董马养猪场负责人李善学满是酸楚:“和我的每斤8元左右养殖成本相比,今年生猪出场价也就在9月底冒了一下头,最高到8.5元,目前是7.3元,全年下来亏钱亏定了。”
打开卓创资讯提供的今年全国生猪交易均价走势图,总体态势可用“躺平”一词形容:自去年10月中旬价格见顶后,交易均价仅用两个月就跌至行业养殖综合成本线,并长期在成本线下方运行,7月中旬至9月底稍见起色,但随后再度转跌至今,目前交易均价同比下跌超45%。
在去年全国生猪自繁自养刚刚扭亏为盈后,今年行业大概率再陷亏损,市场“变脸”之快颠覆着从业者的原有认知。眼下正步入年底季节性消费旺季,市场仍“旺季不旺”。生猪养殖业到底怎么了?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究竟路在何方?
猪价跌惨,有人欢喜有人忧
猪价和肉价一头连着养殖户,一头连着消费者。采访中记者发现,今年猪价长期低位徘徊,在造成养殖户苦闷的同时,却帮助消费者实现了猪肉“自由”,而销售端的从业者则显出一如既往的“淡定”。
10月28日,南京众彩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肉类市场照例熙熙攘攘。记者在一入口处,见一对七八十岁的老夫妻正从里面走出来,男的拖着一购物小拉车,车里装着一大袋猪肉,足有八九斤。女的告诉记者,他们买了猪后腿肉,店家报13元一斤,他们还到11元。“猪后座子肉外面菜场卖14元一斤呢,一斤便宜了3元。”她满意地说,现在吃猪肉很划算,便宜就多吃些,变着花样吃。
不去众彩市场“吃批发”的居民,也享受着低价猪肉的“红利”。据省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10月中旬,全省精瘦猪肉零售均价为15.79元/500克,较去年10月17日的22.93元/500克下降31%。而来自农业农村部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的这一周,全国猪肉批发均价为21.5元/公斤,同比下跌近四成。
南京祥云食品有限公司在众彩肉类市场算得上大户,摊位上还设有小冷库。吸引记者注意的是该摊位后场挂着的一排排新加工好的香肠。“这是近期加工的第三批香肠了,每批加工1000多斤,售价一斤25元,昨天一单就发出去400多斤。”摊主彭老板边忙碌边和记者聊着,“我们主要做批发,薄利多销,一斤猪肉在进价基础上有时连五毛钱都加不上,高了人家不会要,生意完全靠走量,所以,猪价高低对我们的生意基本没什么影响。”
从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的全国猪料比价周报数据,可知生猪养殖效益的“冷暖”。10月第三周,全国生猪价格和饲料价格之比为4.47,低于4.49的猪料比价盈亏平衡点,照此推算,未来生猪养殖头均亏损为7.79元。周报同时预测,供需博弈依旧激烈,短期生猪养殖或依旧处于微亏损状态。
“由于今年猪价长期在低位‘躺平’,因此,养殖业‘浅亏’‘微亏’成为常态。”卓创资讯生猪分析师朱泽坤对记者说,生猪头均亏损深度不如2021年,最多也不过二三百元,但养殖亏损的时间跨度大大拉长了,企业累积的亏损仍然不小。这也是这一轮猪价调整呈现的新特征。据卓创资讯的监测数据,今年以来,江苏生猪月均价最高的是8月份的17.53元/公斤,较去年最高的30元/公斤“矮”了一大截。生猪价格高度不及往常以及上涨时段短促,决定了今年生猪养殖的赔钱格局。
“今年我们也亏了。”镇江市养猪协会会长、镇江希玛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荣坤说。作为目前生猪存栏量在1万头左右、预计全年出栏3万多头的大型养猪企业掌门人,养了近30年的猪,马荣坤仍觉得这“带毛的生意”实在难做。
产量居高,供需关系渐失衡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造成今年猪价低迷难振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前些年生猪产能扩充太快,生猪生产供应稳定增加,在猪肉消费相对平稳的情况下,供需天平有所失衡,猪价失去了应有支撑。
数据最具说服力。作为产能的核心指标,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今年以来始终高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9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4240万头,高出正常保有量3.4%。同时,母猪生产效率也在提升,一头母猪每年要比上年多提供约0.5头肥猪。能繁母猪数量增多叠加生产效率提升,使得猪肉产量处于近年同期高位,前三季度猪肉产量同比增长3.6%。
江苏是生猪生产大省,也是猪肉消费大省。记者梳理、对比近几年数据,可见江苏生猪生产发展轨迹和全国基本吻合。
农业农村部确定的江苏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为120万头,最低保有量为108万头。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江苏能繁母猪存栏131.4万头,高出正常保有量9.5%。2022年末、2021年末分别是131.5万头、131.6万头。不难看出,近三年来,江苏能繁母猪存栏量虽逐年有所递减,但和全国一样,均高于正常保有量,且江苏高出的比例更大。按照生猪产能调控方案对能繁母猪存栏量绿色、黄色、红色三个区间的设定标准,近三年,江苏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处于黄色区间上限。按规定,在黄色区间,则需要启动相应调控措施,与市场调节共同作用,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归正常区间。
与能繁母猪较高存栏量相呼应的,是省内猪肉产量的稳步增长:在2020年探底140.66万吨后,2021年、2022年分别增至175.16万吨、179.4万吨;2023年前三季度为142.6万吨,同比增长8.8%,即使不考虑第四季度的传统生猪屠宰高峰因素,按简单算术平均预算,全年猪肉产量或达到190万吨。
“今年全国生猪市场总体处于‘不缺猪’的供应宽松状态。”朱泽坤分析道,目前全国居民猪肉消费水平已达到平均两个人“吃掉”一头猪,猪肉消费虽具有刚性特征,且未来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但如果猪肉产量阶段性增量高于消费增量,价格下跌在所难免。
产能去化,该去难去还得去
生猪养殖业的久亏,既非一个行业正常发展应有的“模样”,更与不断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所谋求的稳定生猪生产、促进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初衷相悖。当前行业形势下,去产能势在必行。尽管能繁母猪存栏变动数据显示出去产能进程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各路资本加持下,一些规模化集团养猪企业的产能扩充步伐仍存在强大惯性,但产能难去也得去。这方面可寄希望的,除了相应调控措施发力显效,还有市场调节机制释放倒逼影响力。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江苏千方百计稳定生猪基础产能,提升猪肉供应安全保障水平。年初,针对全省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产能调控黄色区间,明确要求各地持续优化生猪产能调控,生猪产能过剩地区要积极引导种猪场和自繁自养场加快种群更新,保持合理产能水平;7月底,针对生猪养殖亏损严重、养殖户生产经营压力加大,要求各地抓紧组织实施生猪扶持政策,稳定生产信心,同时,紧盯能繁母猪存栏量等关键指标,采取针对性调节措施,确保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些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随着行业亏损持续,市场调节的倒逼作用正不断显现。一个市场现象很说明问题:生猪养殖亏损,也拖累着仔猪价格暴跌,企业繁育一头亏一头,以至于前不久有企业甚至喊出了“只要用它生产的饲料,仔猪就白送”。仔猪繁育越多就越亏,这其实已在倒逼企业去淘汰能繁母猪。朱泽坤表示,近期“非洲猪瘟”疫情在部分地区抬头,也逼着不少企业在加速生猪出栏的同时,同步加快淘汰能繁母猪。从卓创资讯的监测数据看,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从今年5月份到9月份持续下降,虽然环比降幅都很小,基本在1%以内,但渐变或许暗示着趋势性拐点正在形成。目前值得关注的是即将出炉的10月份数据,相信应有一个更为明显的积极变化。
“不到万不得已,谁都不愿带头去产能,这是企业基于自身利益出发的本性使然。”马荣坤说,企业都希望自己能扛过来,等猪价涨上去后猛赚一笔,这种僵持局面最后只能通过市场调节去打破,优胜劣汰。他掌舵的希玛牧业素来稳扎稳打,其生猪存栏规模已从年初最高时的一万五六千头降至目前的一万头左右,能繁母猪存栏也回调到了两千头左右。
“扩产以后未必还是旺季,对此我们头脑始终清醒。”马荣坤说,要敬畏市场,不赌行情,不赚快钱,特别是在生猪疫情、投机资本等不确定变量因素增多导致“猪周期”发生异变时更应如此。也正是靠着稳健经营,希玛牧业在高风险的生猪养殖业不仅“活下来”了,而且一直稳定发展着。“在养猪这个市场活下来并不容易。当年镇江和我们同时起步养猪的养殖场共有5家,如今就剩了我一家,其它4个都消失了。而今年,很多在前两三年大跃进式发展的企业,现在也纷纷‘出状况’了。”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