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规模逐年扩大。据中国海关数据,2002年-2019年,我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额增长了4.9倍,2019年已达94.4亿美元,年均增长11%,高于对美国同期增速2.7个百分点;进口额增长了20.9倍,2019年已达186.4亿美元,年均增长19.9%。目前,我国是欧盟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农产品进口来源,也是欧洲地理标志产品潜在核心市场之一。2020年正值中欧建交45周年,欧盟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严重冲击以及英国“脱欧”的双重影响下,与我国农产品贸易仍保持了良好势头。
上半年我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形势如何?
2020年上半年,我国对欧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长,进口增幅大于出口。据中国海关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欧双边农产品贸易额达143.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占我国上半年农产品贸易额的12.3%。其中,我国向欧盟出口农产品38.3亿美元,同比下降14.9%,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0.8%;自欧盟进口农产品105.6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3%。
从国别看,我国贸易对象多为欧盟内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中东欧国家贸易份额偏少。2020年上半年,欧盟内,我国农产品的前5大出口市场是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占我国向欧农产品出口比例分别为24.5%、21.6%、15.3%、6.6%和6.4%;自欧盟前5大进口来源地是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和丹麦,占我国自欧农产品进口比例分别为19.3%、18.3%、18%、16.4%和10.4%。从产品看,双边农产品贸易种类呈现多元化。2020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的前5大农产品是鱼类、蔬菜、肠衣、坚果和食用油籽,出口额合计16.8亿美元,占对欧农产品出口额的43.8%;我国自欧盟进口的前5大农产品为生猪产品、乳品、酒精及酒类、小麦产品和麻类,进口额合计82.8亿美元,占自欧农产品进口额的78.5%。
中欧农产品贸易未来发展前景怎样?
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欧洲快速蔓延,欧洲各国纷纷出台了严厉的防范措施,多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或“封城”,导致人工缺乏、劳动力流动受阻、物流不畅。随着欧洲各国逐步复工复产、各项经济刺激措施的推出以及多双边积极的贸易对话,农产品贸易迎来更广阔的前景。
中欧班列是我国农产品走向欧洲的新选择。中欧班列连通了我国60多个城市和欧洲15国50多个城市,年度班列数从2011年的17列增长至2019年的8225列;2020年1月-6月累计开行5122列,同比增长36%,实现逆势增长。中欧班列为要求运输时间短、产品不适合海运的农产品提供了新选择。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在航空禁飞、海运停运的情况下,中欧班列不仅担负向欧洲国家运送防疫物资的新使命,更搭载了百姓日常生活必备的米面粮油、肉禽蛋奶等生活物资往返于亚欧大陆之间,体现了维护双边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独特优势。《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签署,为中欧农产品贸易提振信心。2020年7月20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签署,该协定确保了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对方市场上将得到法律保护,对维护双方企业和农民合法权益至关重要。对我国而言,随着现阶段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00个地理标志产品在欧洲市场上市,农食产品的高标准也将倒逼我国相关产业的升级发展,进而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该协定更有利于双方进一步开展农业等相关领域的合作与投资,拓展贸易渠道,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为中欧在“后疫情时代”经贸合作创造更多机会,实现双边农产品贸易健康稳定增长。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