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观中国)习近平浙江行 非常时期释放非常信号
中新社北京4月1日电 (张子扬 黄钰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来到中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浙江省考察调研。
这是习近平自今年农历春节后第二次离京赴地方调研。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分析认为,与武汉之行不同,习近平此行释放出在毫不放松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中国将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推动复工复产等鲜明信号,这也表明中国努力让一切工作回归本来节奏。
——因时因势切换“战场”,明确主攻方向
3月10日,习近平曾专门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在“最前线”指挥部署战疫。如今,在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背景下,习近平迅速切换“战场”,赴东南沿海地区实地调研复工复产。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不同行业和企业都受到了一定影响。”“这次来调研也是听听大家的意见。”调研中,习近平在浙江这样强调。
“在出台重大政策前,亲赴实地进行调研,这也是执政党多年来形成的宝贵施政经验。作为最高领导人,如何在非常时期指挥打赢经济社会发展这场硬仗,势必要做到心中有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戴焰军告诉中新社记者。
外界注意到,习近平在浙江选择的两个复工复产调研点颇具深意。一个是货物吞吐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的宁波舟山港,另一个则是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聚集的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二者均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代表。
戴焰军认为,在国内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后,现在复工复产成了国家日程中“主攻”方向。习近平赴浙江调研,“反映出中央整体工作会因时因势作出调整——将重心转移到如何重启被按下‘暂停键’的经济发展上。”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常健同样持有上述看法。他说,浙江是民营企业的集中地,亦是进出口重要港口,涵盖中国经济的重要活力点。习近平实地调研考察,意在为给经济重回正轨勾划重点,把舵定向,疏通经脉。
——施政组合拳,为中小企业打气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58.25%的企业预计一季度营收将下降50%以上。
疫情之下,如何让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闯关脱困,关乎中国经济活力。
早在2月21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救助政策要精准落地,政策要跑在受困企业前面。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对地方和企业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要抓紧梳理分析,及时加以解决,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
“我们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的组合拳,随着形势变化还会及时进行完善,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并有新的发展。”在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习近平对中小企业负责人代表以及返浙员工代表这样强调。
回望这两个月,国家有关部门已针对中小企业困难实施了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等一系列财税、金融、社保等多项政策……
相较“点对点”帮扶缓解现实之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前所长陈凤英认为,因为疫情不少国家采取了封锁国门的措施,这不可避免对全球贸易产生影响,此背景下中国出口产品怎么办,如何在困境中突围?这或许是领导人此时考察浙江重点关注的问题。她认为,“短期着眼于突围,在复工复产后能够继续保持社会生活秩序,避免失业,从长远角度看,优化未来的产业链布局非常重要。”
——中国加速复工复产,为世界注入确定性
有分析指出,当很多国家因疫情影响不得不停摆时,习近平通过浙江行释放中国正加快统筹恢复秩序,将疫情对经济影响降到最低,这对全球经济而言,也是一大利好,将提振市场信心,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对于中国的进出口而言,坏消息是当前不少国家把大门封上,但好消息是世界需求仍在。因此,中国需要抓住这个时机,发挥经济供给能力。”常健说,从另一角度看,中国以身作则,以开放合作的实际行动抵御疫情冲击,保护全球供应链安全,构建顺畅贸易通道,将为世界带来推动和示范效应。
此外,观察家们注意到,习近平此次浙江之行,调研“复工复产”并非唯一选项。生态保护、城市治理、了解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情况……一系列常态化的调研日程重新“回归”,凸显深意。
对此,戴焰军分析指出,今年中国还有多项紧迫任务需要完成,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常规化工作需要照常推进。“像生态环境保护,是关乎长远发展的问题,不能因疫情防控而影响长远的工作布局。”
他说,常态化的调研日程“回归”,体现出疫情防控工作向好之际,中央力争一切工作重回正轨,可视为谋长远发展之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