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前,生猪生产恢复形势持续向好。不过,生猪产能仍处于历史低位,一些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各地要聚焦解决稳产保供和转型升级这一重点,加快恢复生猪生产。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要破解“不让养”,首先要重视生猪产业。要破解“不能养”,资金投入是首要命题。要破解“不敢养”,服务保障是重要方面
2月29日,新希望、牧原两大生猪企业共计5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在海南省集中开工。实现全面小康,要碗里有粮、锅里有肉。生猪生产兹事体大。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要千方百计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
当前,生猪生产恢复形势持续向好。据农业农村部监测,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已连续4个月增长,生猪出栏环比增长17.9%。不过,生猪产能仍处于历史低位,一些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南方部分主产区生产恢复势头还不稳固、部分地区发展生猪生产积极性仍然不高、土地环保金融等政策措施落实还有死角、中小规模养殖场户复产存在困难。可以说,今年特别是上半年生猪稳产保供任务艰巨。
猪肉占中国百姓肉类消费的六成,是“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CPI的关键因素。其市场供应是否充足,直接影响群众生活。受猪周期下行、非洲猪瘟疫情冲击、不当禁养限养等因素影响,去年生猪生产严重滑坡。这警醒我们,产业良性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一些深层次问题必须解决。生猪生产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各地要聚焦解决稳产保供和转型升级这一重点,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要破解“不让养”,首先要重视生猪产业。去年9月份以来,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但要明确的是,生猪稳产举措绝不是一时之举,扶持政策不是应急之策。有关文件已把确保生猪供给提高到与粮食一样重要的地位,要求主产省份做到稳产增产,主销省份确保一定的自给率。接下来,各省份要将国务院批准的生猪稳产保供承诺目标细化分解到县市,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各市县要推动养殖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环评实行承诺制备案制等政策落地。
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要破解“不能养”,资金投入是首要课题。不同于大田种植,生猪养殖需要的资金巨大。本轮猪价上涨之前,价格处于低谷,很多养殖场户存在“缺钱养”问题。因此,一方面要优化生猪生产奖补政策,已有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疫病扑杀补助、临时性生产救助等,不仅要用,还要用活,必要时可适时调整范围、提高标准。另一方面,养猪场户融资缺乏可抵押物。金融机构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探索纳入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等,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生猪活体抵押贷款试点。
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要破解“不敢养”,服务保障是重要方面。怎么养殖、如何调运、怎么防疫,把这些问题解决好,养殖场户才会没有后顾之忧。这就必须健全养殖、流通全流程服务保障体系。防控非洲猪瘟等动物疫病,公共服务不能缺位。春季是动物疫病高发期,要加快落实乡镇动物防疫特聘计划,妥善解决防疫人员进村难、疫苗运送受阻等问题。长期来看,变“运猪”为“运肉”是产业流通体系的发展趋势。生猪产业要利用此次契机,健全现代生猪流通体系,加快屠宰行业提档升级。
此外,生猪生产与其它肉类生产有一定的替代性。当前,家禽生产尤其需要重视。一方面,其生产周期短、出栏快,产出同样的动物蛋白质投入的饲料少,因而禽肉投入产出比高,是猪肉的可替代产品,近年来消费比例持续上升。另一方面,近期由于活禽市场关闭,一些地方遭遇种禽上市难。此时正值补苗的关键期,必须尽快畅通流通渠道,解决家禽养殖遇到的困难,支持养殖场户扩大生产,确保禽肉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