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来中国养猪业会朝着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我的观点不一样,小散经过市场的筛选后会更加坚定他们的地位,只是经营模式发生改变,我来大胆的猜想一下未来小散的经营模式:
若干年后的小散,应该称呼为家庭农场,在一个地区内以深度合作的形式存在,由地区自发形成的养殖合作社来维护养殖秩序,形成良好的养殖环境;养殖协会负责新技术的引进、养殖技术的培训,为下属养殖户挑选优质的种猪、饲料、设备、疫苗以及贮备应急基金和技术骨干,对外侦查整个生猪市场的行情和疫情状况,并及时引导下属养猪人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外承担起猪中介的工作和维护养殖户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所有的市场和行政方面的工作由养猪协会承担起来,养猪人只要养好猪就行了,为了更加便于调控和生产,养殖户也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养猪人不再独立完成整个系列的养殖过程,有人专业养公猪,提供猪精液;有人专业育种;有人专业养母猪,为下游的育肥场提供仔猪,剩下的就专心育肥出售生猪了。这样各司其职,专注于养殖环节中的某一个方面,形成良好的养猪生态圈。
之所以这样猜想,请听我说说理由:
首先说说利润问题。中国有庞大的猪肉消费市场,对应着庞大但不规范的生猪养殖市场,从近几年的发展形势来看,畸形的生猪价格必将导致养猪走向微利化,在微利化的情况下怎样保证养猪人的合理利润就是一大问题。目前的对于大多数散养户来说,饲料价格高、疫苗兽药成本高、养殖水平低、环境污染大、资金链紧张等等问题都不是一家两家猪场自身可以解决的。
第二是养殖风险。疾病风险、市场行情风险、地方环境卫生风险接二连三的出现,众多的信息爆炸式的冲向养猪人,让养猪人在担惊受怕的过程中难以及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生猪从种猪到生猪出栏周期太长,不便于调控,最好的办法就是缩短单个养殖户的饲养过程,将市场风险分散开来,及时做出应对措施,,不同养殖户饲养不同阶段的猪,即降低市场风险,也利于生物安全的控制。这就必须要有一个养殖户信得过的组织来协调了。
第三是养殖技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才能将工作做得最好,养猪也一样;养猪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知识和技术积累,用科学的精神、精细化的管理才能生产出最大的效益。但是看看现在的养猪人,每天需要应付各种企业的人员,参加各类会议;有时候还需要跑跑关系;早晨担心饲料价格、中午担心生猪价格、下午担心疫情动态,吃饭还在想着经销商的欠款,晚上睡觉做梦梦见猪场被拆了…怎么可能养好猪。
最后就是核心环节养殖合作社。目前很多地方都成立了养猪合作社之类的组织,但是并没有起到应有作用,有些养猪合作社的门匾上都盖上了厚厚一层灰,有名无实。主要原因还是这类组织并没有得到养猪人的信任,没有对养猪人的生产过程起到大的帮助,自然无法起组织引导作用。
在我的想法中,养猪合作社在未来需要承担起地方生猪市场中除生产之外的所有工作,由养猪人自发组织形成,类似于西方国家的议会,下属专管市场、行政、技术和基金等人员或者部门:
市场部一方面负责提供优质廉价的生产资料来源,把握最新市场动态,比如通过网络高性价比的饲料,引进高性能的种猪,同时在下游打通生猪销路,节省养殖成本,将生猪卖出最高的价格;另一方面合理规划好整个地区内的养猪布局,根据市场行情来做好地区生产计划和引导,保持地区养猪市场的稳定。
行政部做好生猪保险和政策服务方面的工作,协调猪场与地方关系,维护好环境卫生。
技术部门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为猪场提供技术指导和猪场培训服务,做好大环境下的生物安全监测工作。
基金部门为猪场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同时协助猪场做好资金规划和预算管理,从财务上分析猪场的投入和产出比,提高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