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24小时服务热线:18633000595 丨 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河北畜牧服务网 - 致力于为您提供最新最全最专业的畜牧服务信息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华夏畜牧服务网 > 行业资讯 > 本网新闻 > 正文
畜牧业发展前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6/18 【字体: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比重往往不分上下。目前,我国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还很低,因此,只有加快畜牧业前进步伐才能满足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从世界范围来看,养牛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从产值上讲,都居畜牧业首位,有些国家养牛业的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70%。牛肉是人们食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美国牛肉在肉食中占43%。肉牛产业的发展已是全球大势所趋。
就产业结构而言,现代肉牛业包括七大环节:品种资源、经济杂交、集约化育肥、屠宰加工(活牛出口)和肉牛市场。因而肉牛业是一个产业链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农业产品标准加工生产系统,西方发达国家的肉牛业,作为一个 产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1978年才解除禁止屠宰耕牛的禁令,肉牛业起步较晚。再加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水平落后,又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致使中国肉牛业尚处于萌芽状态,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怎样正确看待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发展中国肉牛业的中心任务。
一、我国肉牛良种产业化进程发展滞后
  在农业产业化开发进程中,无论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应把良种繁育工作当作首要内容,这也是决定产业化发展方向的最关键因素所在。同样对于肉牛产业来说,其意义更非同一般。其原因:一是肉牛生产周期较长,育种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优良肉牛品种的选种往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作过程;二是在于育种工作的持续性和不可逆性。往往一个品种的选育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方向性问题,就会造成前期工作徒劳无功。正是因为如此,育种计划一经确定就不能随便变动,特别是育种方向更不能变来变去。
  所有农业发达国家,对良种的繁育和开发,至始至终长抓不懈。比如:大家熟悉的利木赞牛,原产于法国中部地区的利木赞高原,并因产地而得名。该牛原为役牛兼肉用,从1850年开始向肉用方向选育。1886年建立良种登记薄,经过长期品种选育,培育成今天专业化的大型肉牛品种。目前该品种在法国肉牛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并有专门的育种协会长期坚持本品种的繁育工作。
相比较而言,我国育种工作的开展已经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
1、本地牛保种、育种工作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地域面积广阔,自古就有喂养耕牛的传统,各地均有相当数量的黄牛分布,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形成中原、东北、华南三大肉牛带,特别是中原带的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均有较大存栏,其中河南省统计存栏量为1300万头(2001年统计数字),山东为1100多万头,但受经济条件的制约,长期以来我国存栏牛多以役牛为主,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肉牛品种。即使现有品种也多以自然繁殖为主,缺乏有计划的、有组织的长期育种规划,许多地方品种面临灭绝境地,如晋南牛等。
  作为本地黄牛,因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形成了一定的品种优势,如适应性强、耐粗饲、肉质细嫩等。但由于农民长期对黄牛的役用需求,致使选育方向以挽力大、前驱发达等作为先决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地方黄牛的选育开始朝着提高生产性能(出肉、产奶)和饲料转化率、加快生长速度、增加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原有的品种优势应予以保持,对现有存栏进行提纯复壮。但这些工作在许多地方还都没有去做,有的即使做了也没有很好的坚持下去,因此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本地品种已很难寻求的可悲局面。
  以上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保种育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科研单位及科技人员、畜牧主管部门、企业单位等多方面的积极配合,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而且具体工作应有统一的协会组织协调开展,否则中国本地黄牛不仅形不成自己的品牌,甚至还会走向灭绝之路。
2、盲目引进国外品种,各地缺乏育种规划
  与中国相比,国外良种肉牛专业化生产起步较早,水平较高。并且各国一般都有自己的主打品种。如:法国的利木赞、夏洛来,瑞士的西门塔尔,日本和牛,丹麦红牛等。即便肉牛最多的英国,也只有17个品种。而我国仅本地黄牛就有28种之多,目前又从国外引进了20多个品种。有的只引公牛不引母牛,有的是领导“形象工程”,结果钱没少花,引来的种牛做样子,真正用于专业化生产的并不多,从而导致品种没少引进,真正发挥作用的却很少,有的品种在很短时间内就消声匿迹了。究其原因,总结以下几个方面:
(1)品种盲目引进,引种方向不明确
  国外优良品种往往是通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严格育种工作而形成的,每个品种都有其突出的特点和最适宜的生存环境。在我国肉牛专业化生产的前期,适当引进良种,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来发展我国的畜牧业是可取的,但如果不注意育种规划,各地自行其事,再加上没有科学导向,往往会走入误区。这样持续下去,永远形不成自己区域特色的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只能处于被动和落后的地位,也就无法启动中国肉牛产业化进程。
  在诸多国外品种中,大致可分为专用型肉牛品种和兼用型肉牛品种。专用型肉牛品种突出特点:肉质好、生长快,出肉率高等,如利木赞、夏洛来、安格斯等;兼用型品种主要是用于改善母牛的泌乳性能,提高对犊牛的抚育能力,为专业化肉牛生产做基础,如西门塔尔、盖普威、丹麦红牛等。
  在品种选择上,各地应根据当地的基础存栏情况和发展规划有目的的引进优良品种,从而不断完善提高。牛的杂交效果如何,一是取决于杂交的两个亲本本身差异大小;二是取决于两个品种间配合力,不是任意两个品种都可以成为最佳组合,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严格论证,政府或单位和专业人员等紧密配合,从而减少盲目性。
(2)引进品种个体良莠不齐,品种优势难以发挥
  由于在引种过程中缺乏专业指导,不少地方甚至有些国家级种牛站购进的国外种公牛质量难以保证,有的将国外的商品牛当作种牛引进到国内,在当今冷配大面积推广的情况下,劣质种公牛影响了后代的品质,有的地方杂交牛出生后看不出杂交优势,影响了群众杂交改良的积极性,其主要原因在于长官意识严重,引种人员技术素质差,有的根本不懂技术就借出国考察之机把种牛带回来了。况且处于对科技成果的保护,发达国家很少能把最优秀的种牛转让或出售。因此,品种优势难以发挥。
  在引种渠道上,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公司做了大胆的尝试,该公司于1997年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完成了农业部“948”办公室下达的引进国际先进农业技术项目“引进良种肉牛胚胎建立中原良种肉牛原种场(繁殖场)”和国家科委下达的“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应用胚胎生物技术建立良种肉牛繁育体系和生产体系”项目,应用胚胎移植的办法,建立了中原地区最大的良种肉牛纯种繁育基地,从而取得引种渠道上的巨大突破,其意义在于:一是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国外优良品种的品种优势,五里墩集团公司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胚胎牛”的生长发育状况完全达到或超过了国外良种的各项生产指标;二是通过胚胎引进的办法,完善了自我制种和育种体系,其价值远远超过直接引进种牛个体。胚胎引进把国外优良品种的母性群体带入国内,从而填补了引进品种无法制种的空白。给我国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三是节约了大量外汇,减少了疾病、疫情的传播。胚胎造价低、运输方便且安全性好,直接引进种牛,大约每头需花费几万美元,而一般胚胎只有一、二百美元。随着国外疯牛病等的发生,国家对种畜个体的引进已作了很大的限制,从而使山东银香伟业集团的存栏胚胎牛越发显得珍贵。
3、国家及主管部门对种畜资源及推广工作缺乏监管力度
  种畜的质量是影响改良效果的根本因素,加强对种畜的监管,在我国良种产业化进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情况却令人十分担忧,主要表现为:
(1) 优良品种缺乏保护和利用
  西门塔尔牛是我国引种较早,育种工作做得较好的一个品种。50年代从原苏联引进,70年代至80年代又从原西德、瑞士、奥地利大量引进(80年代从奥地利、西德引进500余头),1981年成立了中国西门塔尔育种委员会,并在新疆呼图壁和吉林查干花建立了两个较大的原种场。据统计,1989年我国西门塔尔纯种牛约有4000头。
  理论上讲西门塔尔牛在我国应该有较为丰富的种子资源,但实际上在各家种牛站(场)中存栏的优秀个体并不多。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就是没有把品种保护工作真正坚持下来。笔者曾去过吉林查干花原种场,场面令人担忧,若大的原种场大院已人去楼空,种牛已归当地农民饲养,配种工作更是乱作一团,原有的肉用、乳用两个品系已经完全混杂,虽然存栏较多,但真正达到种用标准的已很难找寻。优秀的西门塔尔品种就这样因为管理不善,保护不利,而在我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他的引进品种现状可能更差些。
  绝大多数地方杂交品种的选择是老百姓说了算,养殖户要求用什么品种的精液就使用什么品种的精液,但由于受农民认识程度的限制造成片面追求个体大、出生重的品种,而其它指标如增长速度、饲料报酬、肉质等往往被忽视,有些优良品种因为出生个体偏小而被当作劣质种子淘汰掉,如利木赞,20世纪80年代曾在安徽阜阳一带试验推广就是由于出生个体较小而被否定。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在改良过程中沿袭了种牛的品种特性,如山东省西部的德州、聊城、菏泽等地区却被当作主推品种加以改良并获得成功。
(2)缺乏严格等级评定,现有种牛鱼龙混杂
  种牛达不到一级、特级标准的不准用于采精制精,这在农业部颁发的《种畜禽管理条例》中有明确规定,而且冻精生产要细管化,而现实中现有存栏种牛缺乏全国统一的等级评定。有些种牛站的级别评定只是走形式,整个种牛生产在一种无序的状态下进行,这对肉牛生产来说是十分危险的。目前很多种种站仍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3)畜牧种子市场价格混乱,管理水平及技术人员素质偏差
  中国国内冻精细管价格与国外大约相差100倍〈国内:0.5—1.5元/支,国外:10—15美元/支〉,而市场种子无优劣之分,生产单位盲目打价格战,劣质种子因为价格低廉反而受到欢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生产单位缺乏自律。现存的种牛站(场)多数以事业单位名义生存,计划体制还有深深的烙印。往往是行政干预大于市场运作,使少数企业化运作的单位无法处在同一水平上进行竞争;二是缺乏国家统一扶持政策和价格政策,无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太多的事业经费补贴,造就了某些单位生存的“温床”,这对产业的发展来讲是十分有害的;三是经营技术人员素质偏差,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许多省、地、县级冻精经营单位实行承包机制,受利益驱动,往往价格成了影响种子推广的重要因素,而质量却放在了后头。基层技术人员为了争夺市场,也打起了价格战,配种收费从10元到60元不等,人为地阻碍了优良种子的推广。
(4)基层配种网络不健全,畜牧主管部门形式主义严重
基层技术人员无正规培训,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由于操作原因人为造成养殖户对人工授精失去信心,也对冻精种子质量产生怀疑,从而阻碍了良种推广工作的进展。
畜牧主管部门对行业的管理局限于计划体制下的行政手段,而缺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服务功能,往往把“管理”与“收费”等同起来,对品种使用、人员选用、区域规划、技术培训等工作没有统一指导,致使基层工作处于无序、自发状态,有的甚至出现了“网破、线断、人散”的局面。
4、种子生产企业经营困难与市场良种需求缺口较大的矛盾日渐突出
  一方面,据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第一季度我国牛的存栏总数达到12605.9万头(水牛约2000万头),按可繁殖母牛占60%的比例计算,头均按1.5支计算大约需要12000万支冻精产品,即6000头良种公牛,而现存栏种公牛全国统计不超过1000头(其中山东中大已占300头),市场缺口较大。
  另一方面,全国现有较大型种牛站(场)(存栏30头以上)大约有30多家,经营状况却困难重重,大部分靠财政补贴来维持运转,据2002年2月国家农业部针对全国30多家检质验收,只有九家合格并发经营许可证,山东中大证号为农牧001509号,少数种公牛站实行企业化经营,完全靠市场运作,在机制不规范的情况下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
(1)整体存栏量下滑,良种覆盖率较低
  统计显示,肉牛存栏较大的省份河南省2001年比2000年存栏量下降2.2%,山东省下降11.5%,实际下滑幅度可能更大,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根源在于:一是肉牛业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缺乏龙头带动,群众对肉牛饲养缺乏认识和指导;二是原有黄牛的役用功能在减弱,受品种影响,饲养当地黄牛的经济效益低;三“杀青”现象也是造成存栏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市场的利益驱动,有些地方对肉牛资源实行掠夺性屠宰,无论大牛、小牛还是公牛、母牛统统进到屠宰场,从而使后备牛源得不到很好的补充,再加上牛的繁殖速度慢等因素造成了基础存栏逐步下滑的趋势;四社会治安也对群众养殖积极性产生重大影响。据笔者了解,各地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偷牛、盗牛甚至合伙抢牛的现象,在河南周口地区与安徽阜阳地区交界地带尤为严重。
  在现有存栏当中,良种覆盖率普遍较低,全国总体水平在25—30%左右。已经改良过的肉牛,特别是母牛又没有加以保护,形成了改良了许多年,存栏的仍是一群当地老母牛的现象。
(2)改而不良,百姓对改良失去信心
  由于种牛个体质量较差,管理不严,市场种子混乱,造成改良效果不明显,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给改良工作带来了阻力。
  种牛利用不科学。同一种畜在同一地区多年利用,不可避免地产生近亲繁殖现象也是造成改良效果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3)种子生产单位设施简陋,技术力量薄弱,有的根本不具备良种生产、育种条件,另外缺乏科学协作和统一管理机构,生产处于无序状态,互相排挤,变相压价,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4)国家对生产单位审查不严,对种畜等级不予界定,有的种畜场生产方向不明确,种牛质量优劣、代次混乱,致使好的制种单位作用得不到发挥,而劣质种子也能在市场上生存。种畜场企业化经营步伐较慢,形式主义、形象工程仍然存在,都对良种推广工作带来无形危害。
(5)对良种产业国家投资力度不大
  良种产业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投资回报率低的企业工程项目,需要技术和资金的双重投入,靠企业独立完成从引种、育种到良种推广等工作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的独立法人企业应从政策和经济上予以扶持,以便使其健康发展并在肉牛产业化进程中发挥其作用。目前在产业链中对屠宰、加工环节投资力度明显偏重,而忽略了基础环节——良种产业的投入,从而出现了许多重复建设、盲目立项等现象,而项目上马后很快出现资源紧张、经营无法正常运转等局面,致使大量设备还没有使用就已闲置,工厂还没生产就被迫停业,这都是在肉牛产业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进入了产业发展的误区,给国家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总之,在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中,良种在畜牧业增产中占技术进步作用总贡献份额的40%,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忽略了种子产业,其他畜牧科技抓的再好,畜牧业也上不去,肉牛产业也是如此,在全国上下把牛羊经济作为农业发展重心的大背景下,积极并持续的推动良种产业化进程已经势在必行,只有这样中国肉牛业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本站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河北畜牧服务网。      行业资讯录入:本站编辑    责任编辑:管理员
相关文章:

华夏畜牧服务网版权所有@2011-2021 冀ICP备19022841号-1
联系电话:0311-67303882,67303883, 18633000595 传真:0311-67303883
在线咨询QQ: 在线QQ业务咨询 在线业务咨询 信息员网群:225696333
网站地址:石家庄市体育南大街维多利亚时代12号楼1单元201室(地图
[本站声明] 本网站为服务河北省畜牧企业的公益性网站,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来电告知,本站将立即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