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以来,乌拉特中旗依照内蒙古党委政府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加大力度发展农牧区畜牧业,利用750万元的扶贫项目资金修建棚圈364座,改善牲畜养殖条件,提高牲畜养殖水平,实现农牧民增收。
深秋的乌拉特草原气温骤降,特别是站在新忽热苏木空旷的草原上,一阵寒风袭来,让人冷得直打寒颤,不由得把脖子缩在了大衣领子里。而此时,新忽热苏木莫仁嘎查的牧民敖特恒巴特尔的300多只羊却在四面砖墙、顶棚是塑钢采光顶的暖棚里悠闲地嚼着干草。记者站在暖棚门口向里张望,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敖特恒巴特尔笑着说,现在的羊真是比人还享福。
今年7月份,敖特恒巴特尔投资4万多元建起了暖棚羊圈,其中自己拿3万元,中旗扶贫办补贴1万多元。150平米宽敞的羊圈被主人收拾得整整齐齐,前墙采光的窗户居然都是塑钢的,连羊圈的大门都是红色的铁门。“这羊圈就是没家具,有家具都快赶上人住的房子了。”记者心里想。
“这种羊圈暖和、防火,而且不用年年翻修,用它个五六十年没一点问题,最主要是羔羊成活率高。”敖特恒巴特尔说,“过去用的旧羊棚,没有保暖设备,所以到了接羔那段时间,我们两口子就成了给羊‘下夜的’,要不停地起来进羊圈看有没有下下羔。常常是老婆值前半夜班,我值后半夜班,根本就睡不上个囫囵觉。今年不一样了,盖了暖圈后,冬天我们就不用再半夜起来了,第二天早上进圈里捡羊羔就行。”
敖特恒巴特尔家有4000多亩草场,养着300多只羊,年可接羔260多只,可是因为没有合适的羊圈,每年都会损失五六十只羊羔。今年,建起暖棚羊圈让他着实高兴了不少天,“有了这种暖圈,牛羊过冬就不愁了,羔羊成活率至少要达到98%以上。这还要感谢人家扶贫办,要不是扶贫办补贴的1万多块钱,我们还没能力盖羊圈呢。”
在新忽热苏木莫仁嘎查,还有88户像敖特恒巴特尔一样的牧民群众从扶贫办援建的暖圈中受益。
中旗是一个农牧结合的旗县,畜牧业不仅是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全旗的优势产业。然而,羊圈等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导致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制约了全旗畜牧业的发展。多年来,牧民的羊圈依然保持着过去的老旧样式,墙是用土或石头垒起来的,顶子是用几片塑料布和椽檩搭建起来的半敞开状态。牧民们白天在自家的草场里放羊,到了夜间把牛羊集中到羊圈里。因为夜里气温低,再遇上风雪天,往往有许多瘦小牲畜因为无法抵御恶劣天气而死亡。尤其是到了冬天接羔时,气温下降,如果查看不及时,会有许多刚出生的羊羔被冻死,损失好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直接影响自家的经济收入。
今年,中旗扶贫办把牧民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修建暖圈定为帮扶项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推进暖圈建设,不断强化畜牧业的基础设施。旗扶贫办下拨75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为新忽热苏木、石哈河镇、巴音乌兰苏木、呼勒斯太苏木和川井镇每个苏木镇分别下拨150万元,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由苏木镇因地制宜地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招标或议标的形式实施该项目。验收合格后,再根据项目实施的方法进行不同程度地补贴。截至目前,该项工程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共为农牧民建设棚圈364处,让6.5万只牲畜过上了“暖冬”。标准化暖圈不但提高了全旗的抗灾保畜能力,而且将全旗的接羔保羔成活率提高到98%以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农牧民通过科学养殖实现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