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取决于三个方面的要素,即疫苗、动物和操作者本身,任何一个方面的要素出现问题,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现就影响动物免疫的“三要素”阐述如下: 一、疫苗方面 1、疫苗的质量。疫苗的质量是免疫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种好的疫苗必须具备强免疫源性、负反应小、操作方便和价格适中等特点,因此,在选购疫苗时,一定要从有国家批文的正规厂家购进,这是保证疫苗质量的前提。 2、疫苗的储存。疫苗的适时储存是确保疫苗质量的关键,只有按照疫苗的要求储存,才能确保疫苗的质量不受损害。冻干苗一般应储存在-15℃的环境下,且避免在储存、使用过程中温度变化过大,反复冻融;油乳剂灭活苗在2-8℃储存即可,但严禁冻结,否则会出现破乳现象而降低疫苗质量。 3、疫苗的运输。运输对疫苗的质量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短程运输可用带有箱式的封闭棚车进行,每件疫苗箱内应放置冰袋,长途运输则必须使用安有制冷设备的车进行,到达目的地后,应迅速进入疫苗冷藏或冷冻库内,以免降低疫苗的抗原性。 4、疫苗的时效。由于疫苗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制品,都有它的时效性,因此,超过有效期外的疫苗一律不得再使用。 二、动物方面 1、动物的体况。健康良好的畜禽是产生有效抗体的前提,因此,在免疫时要一定要注意畜禽的近况,要主动向畜主询问畜禽体况近期是否正常?是否怀孕?体质是否强壮?凡是病畜禽、弱畜禽、怀孕畜一律暂不防疫,待体况恢复后再进行补防。 2、动物的月龄段。不同月龄段的畜禽,疫苗的免疫不尽一致,比如生猪,如是1月内的仔猪,由于有母源抗体的干扰,1次免疫是达不到预期目的的,必须在免疫30天后再进行二次免疫,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再比如,小鸡苗由于体质较弱,只能用毒力弱的Ⅱ系或Ⅳ系苗,而不能用毒力较强的Ⅰ系苗,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负反应。 三、操作者方面 1、看清疫苗的剂量。疫苗的剂量就是每瓶疫苗的头份量。目前所使用的生物疫苗不像以前那样相对固定,而是在不断改变和变化,就是同一类不同批次生产的疫苗头份量亦不一定一致。因此,这就要求使用者在使用之前要认真仔细,要弄清每瓶头份量到底是多少?只有自己清楚了才能计算头份量。剂量不能少亦不能多,必须按照头份量要求来进行,少了达不到预防作用,多了则又会加大副反应,有时甚至会造成疫病流行。 2、严格用苗前检查。使用者在使用前要对疫苗进行必要的检查,过期或接近失效期、疫苗瓶破损的、冻干苗失空、疫苗变色、干缩、加稀释液摇晃后不能及时溶解或根本不溶解、油苗出现油水分层现象的均不能使用。 3、正确使用稀释剂。不同的疫苗稀释剂不一定相同,就是同一种疫苗不同类型的制剂其稀释剂亦不一定一样。有的是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稀释,如猪瘟单价苗、新城疫苗;有的已制成成品苗,不必再作其他稀释,如口蹄疫苗、水肿病苗、禽流感苗等;有的则必须用专门的稀释剂,如猪三联苗、仔猪副伤寒苗等。 4、注意疫苗稀释时限。冻干苗均有时限限制,稀释后一般要求4小时内用完,但与温度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在免疫时,疫苗一旦稀释,必须尽快用完,严禁超时用苗,更不能隔夜再用。 5、严格遵守消毒规程。消毒是免疫不可缺少的环节,消毒的好环直接影响到免疫的成败。免疫针要消毒、卡耳针要消毒、注射器要消毒、注射部位要消毒、操作者本身也要消毒。绝不能一棉多畜,一针多注。 6、规范疫苗使用操作。冻干苗必须现配现用,避免阳光直射,炎热季节宜在清晨使用,尽量避开高温时间;油剂苗在寒冷季节要预温,一般达到20-25℃,这样可减轻应激反应,有利益疫苗的吸收,否则注射部位易出现游离的肿块,疫苗吸收不良,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口服苗的使用应在1-2小时内饮完,稀释疫苗的水量要适宜,不可过多或过少,饮水时间不应少于1小时。 7、准确把握注射部位。猪、牛、羊一般在颈部后1/3处进行,并避开神经、血管密集区。禽类可在颈后1/3皮下、胸肌、大腿外侧肌等处进行,否则会产生肿头、肿脸、硬脖甚至瘫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