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抗菌肽作用机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禽病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26 8:49:39  文章录入:zhaoxiao  责任编辑:zhaoxiao
    1、胞膜攻击作用   首先,抗菌肽分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于细胞膜带负电荷的磷脂双层,使磷脂双层局部变薄;然后在细胞膜电势的作用下,抗菌肽分子的疏水部分插入细胞膜,而其两性分子α-螺旋插入膜内,使多个抗菌肽分子共同形成离子通道,使膜通透化;最终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细胞能量状态,使细胞膜去极化,呼吸作用受到抑制以及细胞ATP 含量严重下降,导致靶细胞死亡。

    2、线粒体攻击作用  当抗菌肽MUC7 作用于细菌时,在其超微结构中发现线粒体出现肿胀、空泡化、嵴脱落、内容物溢出等现象,因此认为MUC7 等抗菌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呼吸有关。

    3、对染色体的破坏作用   此类抗菌肽并不破坏膜结构,而是穿过细胞膜或核膜,使肿瘤细胞的DNA 发生断裂从而引起细胞死亡。

    4、癌细胞骨架的断裂作用   肿瘤细胞的细胞骨架系统发育不完善,抗菌肽可以插入到细胞质膜,使细胞的双分子层发生溶解、微管崩解, 破坏肿瘤细胞骨架的完整性,而真核生物细胞膜富含膜蛋白和胆固醇,特别是胆固醇的存在维持了细胞膜的稳定性,因此对哺乳动物正常的细胞破坏作用不明显。另外,哺乳动物细胞中微丝、微管和质膜内层存在许多结合位点,这种高度发达的细胞骨架结构可抵抗抗菌肽的破坏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