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种类与危害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24 8:52:58  文章录入:ziyoufeixiang  责任编辑:jiaxy
 在生产实践中,疾病的困扰时时存在,并常以多种疾病并发或继发感染的形式表现出来,导致家禽大量死亡或淘汰,造成巨大的损失。深究其原因,在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和感染以及多重感染。因此,广大养禽业者必须高度重视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

  发生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因素:

  我们通常将家禽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继发性免疫抑制多是在孵出后不同生长时期,由于各种不当的饲养管理或感染各种传染性因子而引发。家禽在幼龄特别是第一周龄内感染,更容易引起继发性免疫抑制的问题。规模化、集约化饲养的家禽继发性免疫抑制造成的危害比原发性更大。

  生产实践中,药物使用失当,营养缺乏和霉菌毒素都可以引起免疫抑制,我们更关注的是传染性因子引起的免疫抑制。按其危害由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传染性囊病(IBD)、网状内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感染、马立克氏病(MD)、白血病、鸡传染性贫血(CIA)和呼肠孤病毒(ReoV)的感染。这些病毒常是持续性和亚临床性感染,造成不易识别的免疫抑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上述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流行面越来越普遍。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1、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

  自然存在的IBDV其毒力差别很大。从几乎不引起死亡直到引起死亡全部死亡不等,但即使是低致死率的毒株也会引起法氏囊的萎缩。而法氏囊从出壳前3天到14日龄成熟时,一直担负着向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输送B细胞的职能。这个时间感染IBDV,较少发生高的死亡率,但会使B细胞的数量减少,使得抗体的分泌也减少,从而使各种其它疫苗难以有好的应答,抗体效价不高。经验表明,发生过传染性囊病的鸡群,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都显著下降。此外,许多临床观察和实践资料表明,某些中等毒力偏强的弱毒疫苗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

  2、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

  REV是一类反转录病毒,可感染多种禽鸟。我们在商品肉鸡和肉种鸡的血清学检测中发现,90%以上的鸡群REV 的抗体阳性率在20-90%之间,说明家禽群中确实普遍存在着REV感染的问题。最近的研究成果也证明,1日龄人工感染REV的雏鸡,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和新城疫、禽流感灭活苗的抗体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尽管可以通过污染的疫苗来传播,但REV的免疫抑制作用尤以垂直感染或出壳后1-3天的早期感染时最为显著。实际上,有相当比重感染REV的鸡终生不产生对REV的抗体,呈现被称之为耐受性病毒血症(即长期不产生抗体的病毒血症)的持续性或间歇性排毒。这些不产生REV抗体的鸡,免疫反应差,很容易成为鸡群其它病原感染的易感宿主。而且REV与马立克氏病病毒或鸡白血病病毒共感染更是当前种鸡中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3、马立克氏病毒(MDV)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鸡肿瘤病。它以外周神经、性腺、各内脏器官、皮肤和肌肉等处组织器官出现淋巴细胞浸润的特征,其中机体的免疫器官组织也受到影响。由于MDV以淋巴细胞为靶细胞引起细胞毒性作用,从而造成感染鸡专业免疫抑制。此外,MDV在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器官组织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靶细胞中增殖,可降低其机能活动,也是发生免疫抑制的原因之一。

  4、禽白血病病毒(LLV)

  LLV是一群不同于REV的反转录病毒,有不同的亚型,常引起蛋鸡或肉鸡发生淋巴肉瘤,由于LLV主要侵害淋巴细胞,因为推测LLV感染会引起免疫抑制。

  5、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

  CIAV感染雏鸡后主要侵害骨髓造血组织。引起胸腺萎缩,造成免疫功能障碍。CIAV是一种既能垂直传播又能横向感染的病毒。在垂直传染鸡胚孵出的雏鸡或在出壳后数日感染CIAV的鸡,可在1-2周龄内产生明显的贫血症状,除了生长迟缓外,红血球显著减少,胸腺萎缩及骨髓色淡甚至呈黄色,严重时导致死亡。但2周龄后感染的鸡往往不产生明显的贫血病变,但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而继发其它细菌感染,或导致其它其感染病毒症状和病变加重。这种免疫抑制作用已被普遍认识和重视,国外已使用疫苗多年。

  6、呼肠孤病毒(Reo V)

  ReoV的一些毒株可以引发病毒性关节炎,但多数毒株可能只引起亚临床感染。国外研究认为ReoV可损害巨噬细胞,但国内分离到的多株ReoV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甚微。习惯上还是将它作为免疫抑制因子来看待。ReoV还与矮小综合征、呼吸道疾病、和吸收障碍综合征等多种疾病有关。

  家禽免疫抑制病的危害:

  家禽患有免疫抑制病,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参与免疫应答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均受到破坏,直接的表现为家禽的发病甚至死亡,但更大的危害还在于间接危害。

  1、造成疫病的非典型化或防疫失败。 感染早期,免疫抑制性病毒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内大量增殖,可造成法氏囊、胸腺或骨髓等器官组织萎缩,功能减退,使机体对各种疫苗免疫应答减弱或丧失,造成一些疫病非典型化或疫苗免疫失败,如新城疫、传染性囊病等。

  2、造成常在的病原继发感染。 免疫抑制病的感染使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导致对外界病原体的感染敏感性增强,环境中一些常在病原很容易突破以往很难突破的屏障作用而使机体发病。以大肠杆菌引起的腹膜炎、肝周炎和心包炎为例。我国各地病鸡中分离到的440多个菌株的血清型多达60余个,显然其中大多数不可能是原发性致病菌,而只是条件致病性的。免疫抑制病的存在,使得大肠肝菌病的发生越来越普遍。

  3、造成多病原的混合感染。 机体一旦感染了免疫抑制菌,免疫机体下降,造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免疫抑制病同时存在,机体的防御功能几乎归零。发病禽群常会表现多种疾病症状。因此在禽群发病的中后期,常表现一些常见的条件病的临床及剖检变化,如用药后效果不佳,或用药即好转,停药又反复。

  了解了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特点,也就找到了免疫抑制病的控制要点。围绕切断垂直传播和保护易感幼雏来开展工作,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生产实践中必须了解和重视影响禽类免疫系统的各种因素,制定和切实执行一套科学的针对传染性免疫抑制因子疫苗接种计划,并认真控制和防止其它可能引起免疫抑制的各种因素,以保护和维持家禽免疫系统的完整和正常功能,从而保证鸡群的健康,改善及提高鸡群的生产性能。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