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降低母源抗体水平影响
接种疫苗时畜禽机体内的母源抗体(MAT)水平的高低,将会促进过度反应的发生。如绝大多数猪的母体球蛋白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胚胎或未出生前的胎儿体内,仔猪出生后经吸吮初乳后才可获得母源抗体,并于6-12h母源抗体的水平达到高峰;其抗体效价仅略低于母体内的效价。这时就不宜接种疫苗,要选择在动物机体所含母源抗体水平较低的情况接种疫苗,一方面是保证免疫成功;另一方面是防止过度免疫反应的发生。 第二,确保疫苗的本身安全
畜禽接种疫苗后,机体均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定不良影响和副反应,对正常机体本身就是一种外源性刺激,对已携带有细菌或病毒的畜禽来说更是一种强刺激,增加了发病的可能性。接种活疫苗后,疫苗的毒株如没有制弱达到安全标准,当接种机体后疫苗毒株可在机体内繁殖、复制,导致产生过度反应,出现临床症状。
第三,合理的接种方式
畜禽疫苗接种的方法也会对疫苗反应的程度产生重大影响。如禽实施气雾免疫时的雾滴过细就会使疫苗病毒被吸入呼吸道深部从而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气雾免疫或饮水免疫时若未能使鸡群内所有个体都被接种到疫苗,就会导致疫苗病毒在不同的个体之间传播,从而引起较长时间的疫苗反应。
第四,减少免疫抑制性因素
许多药物(如氯霉素、卡那霉素等)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有的猪场为防病而在免疫接种期间使用抗菌药物或饲料中存在霉菌毒素时,从而导致机体免疫细胞的减少,以致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
另外,给畜禽注射疫苗时,常因驱赶、捕捉、注射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猪产生应激反应,接种疫苗时易发生过度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