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产中常用中药制剂的使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2 9:26:11  文章录入:xiaoyuwanyouxi01  责任编辑:xiaoyuwanyouxi01
核心提示: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后常导致明显的炎症反应。传统上认为治疗中应以清除病原为主,但近年研究发现,感染是炎症的始动因素,而炎症本身导致的微循环障碍等问题常是引起严重症状和死亡的直接原因。所以利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和理气、活血化瘀等方面的中药改善肾脏、肝脏、心脏的微循环会对病毒性疾病的治疗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清热活血化淤类药物

  即用寒凉的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清解热邪,以使络宁血活淤化。是“热者寒之”之义。“夫脉者,血之府也”,所以热邪侵入脉络多及血分;又有热之甚即为毒,热邪灼津伤阴,虚热内生。“血受热则煎熬成块”,阻滞脉道,而成血淤,由此可见,具体应用清热活血化淤法时,首先应分清虚实,和在气在血。从而推演出清热凉血,清热解毒和养阴清热活血化淤三法。

  常用药物:清热凉血如牡丹皮、紫草、生地、玄参、大青叶等;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连翘、土茯苓等;养阴清热如生地、玄参、天花粉、白芍、麦冬、沙参、地骨皮、知母、黄柏等。活血化淤如兼清热凉血之牡丹皮、紫草、丹参、赤芍、郁金、凌霄花、鬼箭羽等,兼清热解毒之红藤、虎杖、败酱草、金荞麦、落得打等。

  方剂举例:病毒威: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利尿通淋。清瘟康: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滋阴补气。

  二、补血滋阴活血化淤法

  即用补血滋阴药物配合活血化淤药物,以增加血液使其充盈脉道,血活淤化。血液在脉道中流行,血量充沛则脉道充盈;血液虚少,阴津不足则脉道萎闭,继而成淤。所以应补血滋阴,增液盈脉,活血化淤。

  常用药物:补血滋阴药如生熟地、阿胶、首乌、枸杞子、龙眼肉等,活血兼补血者如鸡血藤、当归等。

  方剂举例:免疫增蛋散(补脾补血、滋阴活血、健脾开胃)、活力素:补中益气、健脾和中。

  三、理气活血化淤

  即用理气的药物,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使血活淤化。气之为患,不外乎气滞、气虚、气逆三个方面。而四肢血管病症又以气滞、气虚多见。气为血帅,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所以气机不畅,郁滞不行则血行为之涩,而致血淤,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行缓慢而成淤。反之,血为气母,气赖血载,血淤既成又致气滞,在病理上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气血密切相关,决定了理气法在血管病症中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又由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又主藏血,所以舒肝行气在四肢血管病症的治疗中更有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临床上具体应用时还须分辨行气和益气活血化淤二法的应用。

  常用药物:疏肝行气性偏凉如柴胡、川楝子、郁金等,性偏温之佛手、青皮、枳壳等;以及性平之香附、香橼等。益气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山药、炙甘草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