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蛋的本质是降温,换句话说,只有电孵机内温度极高,鸡胚发育偏快时,才需要晾蛋。当气温超过25℃时,一箱整批入孵一万多种蛋时,不管用怎样的给温制度,当胚龄超过14d,自温能力增强,会使电孵机内温度上升而超温,发现这种情况时,就要设法排除机内多余的热量。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每天定时晾蛋两次,每次将电孵机内的温度下降到32℃,然后再徐徐给温,使其回升到适当的度数;另一种办法是将孵化机门打开一条缝,散除电孵机内多余的热量,打开门缝的大小,以恒温控制系统的通、断电热盘的指示灯为依据,如果红灯通电的时间长,说明门缝开得太大,机内热量散失过多,电热盘一直在加热,浪费电力,反之如果绿灯常亮(断电)而红灯不亮,说明门缝打得太小,电孵机内多余的热量散失不净,温度仍在上升,因此,门缝要开得大小适当,使电热盘仍有断、通的时间,只不过是要使绿灯亮(断电)的时间远远超过红灯亮(通电)的时间的几倍、十几倍,这样既节省电力,又能自控。经验证明,这样做不必加晾蛋措施,孵化效果也很好。
可见,晾蛋只是在孵化器内温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超过了适当的度数后才必须采取的一种措施,当孵化器内温度一直保持恒定而不超过适当的度数时,就不必晾蛋。这里必须强调指出,我们所谈的适当温度度数,不仅是指玻璃窗内可以看到的孵化温度表所指示的度数,还包括没有在温度表上反映出来的不同部位的蛋温。一台理想的孵化器,各部位的蛋温与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一致,或误差甚小。而一台结构不善的孵化器,温度表所指示的温度与不同部位的蛋温相差大,特别孵化后期,自温能力强,处在中心部位的蛋温超高,又在温度表上反映不出来,碰到这样的孵化器,就必须进行晾蛋,这时晾蛋的孵化效果就要比不晾蛋好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