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谈肉牛生产和育肥技术
作者:心痕一线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23 11:17:49  文章录入:心痕一线  责任编辑:心痕一线
    肉牛养殖是我省近年来特别重视的科技项目,要想养好肉牛,获得较高效益,了解肉牛生理特点及养殖技术是相当重要的。

 一、育肥牛的选择

    育肥牛选择夏洛来、西门塔尔、利木赞等肉牛品种与本地牛杂交所生的1、2代杂种公牛进行育肥。这种牛具有适应性强,增重快,肉质好,屠宰率高等特点,被选择的架子牛年龄不宜过大,体重在350~400Kg为宜。

    生产量多肉质好的肉牛,必须了解肉牛的生长发育规律,按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给予适宜的饲料营养和恰当管理,才能获得量多,质量好的肉牛产品。

    牛的生长发育决定于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四点:

    1、管理:正确的管理可以促进牛的生长发育;

    2、营养:营养水平的高低对牛的生长发育、繁殖性能、生产性能都有强烈的影响;

    3、性别:一般公犊和母犊在幼年期即性成熟前的生长发育差别不大,但进人青年期即性成熟开始后,由于生殖激素的影响,公牛的增长速度明显高过母牛;

    4、体型:父母体型大小对犊牛的发育体重有明显的影响。

    二、肉牛生产

    1、种牛选择在生产实践中,最受青睐的肉牛品种有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来等。西门塔尔、利本赞、夏洛来都属于大型肉牛品种,具有体驱粗大,全身肌肉发达,瘦肉多,脂肪少,耐粗饲,适应性强,出肉率高,品质风味好等特点。一般成年公牛都在1000kg以上,母牛700kg以上,与本地优良母牛杂交生产的一、二代杂交牛,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既日均增重快,又适应当地饲养环境条件。摩拉水牛也是很好的乳肉兼用品种,体型高大,体躯宽深,肌肉发达,皮薄软而光滑,角短而内卷,全身被毛和皮肤黑色,乳肉均好,与本地母水牛杂交改良是最佳的品种选择,对推动地方品种改良发挥积极作用。

    2、母牛繁殖技术

    (1)选配能繁殖的后备母牛。一般黄牛初配年龄为18个月,奶牛为14个月,肉牛为20个月,水牛为30个月。黄牛或水牛均以“对牙”开始配种为宜。

    (2)适时配种时间。母牛属全年多次发情明显季节性,农区多以春秋两季为主,发情周期21天,黄牛18~24天,水牛18~30天。当母牛出现静立发情后,黄牛隔8~12小时,水牛隔18~24小时进行第1次配种,再隔相同时间重复配种1次。一般黄牛上午静立发情下午牵配,次日晨再复配1次;下午发情次日晨配,下午再复配1次。水牛上午发情次日晨牵配,下午发情次日下午牵配,隔18~24小时再配1次。母牛产后发情的时间,肉牛黄牛一般为40~45天,水牛为60~70天,应注意观察适时配种。

    (3)掌握母牛预产期。黄牛为280天,水牛为315天。预产期的推算方法是:黄牛配种月份上减3,配种日期上加7;水牛月份上减2,日期上加15。在预产期上提前或推后半月内产犊都属正常范围。

    3、繁殖母牛的饲养管理繁殖母牛在怀孕期间,要有足够精、粗、青饲料供给,满足其营养需要,特别注意能量和蛋白质,配合钙、磷、维生素A。饲料质量好坏,对怀孕母牛增重起关键性作用。每天日粮中粗干物质饲料10kg/天,精料2kg/天,有充足的优质青草饲料,到了中期管理,冬季饲养时,加干草,补充青料,给以适量的精料。以干物质为基础饲料需量,役畜母牛需要占体重的2.25%,中等体况母牛占体重的2%,体况好的母牛占体重的1.75%。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