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养麝的经济意义与前景
作者:青草池塘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16 10:09:29  文章录入:ziyoufeixiang  责任编辑:jiaxy
  (一)养麝的历史

  我国人民认识麝及其产品的价值以及应用的历史是很早的。据文献记载,距今有2 000 多年之久。东汉时期的《 神农本草经》 中已对麝香入药做了详细的记载。至于人工养殖始于何时,尚未发现明确的记载。在这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当中,药用或香用麝香的来源主要通过狩猎,杀麝取香而获得。这无疑会造成麝的资源浪费。

  现代养麝业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8 年为贯彻国务院“对稀有名贵中药材家种家养”的指示精神,在陕西省镇坪、四川省马尔康和米亚罗、安徽省佛子岭等地,先后建立了养麝试验场,专业从事养麝研究。半个世纪以来进行了驯养和活体取香的研究,现已在麝的驯化、饲料、饲养管理、繁殖、疾病防治和活体取香上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养殖技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麝资源的保护,同时也大力支持发展养麝业。

  (二)养麝的现状

  我国是主产麝香的国家之一。过去野麝资源十分丰富,麝香产量占世界的70 %-90 %以上,康麝产量和质量均居世界首位。

  为了能够合理地利用野生资源,国家把麝列为二类保护动物,颁布保护法规,实行限量猎取,防止乱捕滥猎。大力贯彻“护、养、猎并举”的方针,这对于麝的资源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于保护和发展野生动物的方针政策我国政府制定了不少法规。早在20 世纪50 年代就颁布了《 关于稀有动物保护办法》 ,其中规定:“林业系统和有条件的人民公社可建立养兽场,饲养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野生动物,如麝、鹿、貉子、狐狸、貂等”。建立养兽场要因地制宜,并可利用林间、水源或荒岛之类的自然环境,以饲养大型动物与珍贵的药用动物。随时研究改进饲养技术,提高成活率,防治病害,改良品种,使动物发育好,经济价值大,利用率高。

  1962 年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明确规定了加强资源保护、积极繁殖饲养、合理利用的方针。这一方针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发展狩猎生产指明了方向。

  1989 年,我国正式颁布了《 野生动物保护法》,使动物依法保护逐渐完善和成熟。在这部法律中还颁布了《 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共计257 种,林麝、马麝、原麝等5 种均列在内。围绕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从中央到地方,10 多年来相继制定了30 多个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比较重要的如:《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 (1991 )、《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 (1992)、《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收费办法》等。各省、市、自治区也陆续制定了地方《 野生动物保护实施办法》 及《 保护野生动物方案》 。从上述各项法规和指示中可见,国家对麝及麝香生产经营工作十分重视。近几年来,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为加强麝及麝香的生产及管理,也先后发出若干文件,比如:《关于加强麝香资源保护和市场管理的通知》 (1979 )、《 关于加强野麝资源保护,积极发展人工养麝的报告》 (1980 )。为了便于管理,国家医药总局、卫生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又联合发出了《 关于明确贵重药材品种的通知》 (1981 ) ,通知共列34 个品种,其中第一个品种就是麝香。

  但是,自古以来,麝香来源全靠猎捕,习惯用“杀麝取香”的方法,不分公、母、仔一并捕杀,有香割香,无香吃肉。特别是在繁殖季节里,母麝、仔麝同时丧生。由于长期猎捕,加之天敌的侵袭,森林的采伐,野麝栖息环境逐渐缩小,野生资源已受到严重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20 世纪70 年代末期比20 世纪50 年代,麝的数量大约下降了2/3 ,有些产区已基本收不到麝香。如不尽快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要不了多久,麝也将会像历史上珍贵的药用动物如羚牛、藏羚羊、东北虎、麋鹿那样,濒于灭绝。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