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禽舍内的喷雾消毒要点
作者:青青草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5/29 9:43:28  文章录入:青青草地  责任编辑:luyunbo
关于禽舍内的喷雾消毒

雾消毒是利用消毒液雾化后形成雾滴来杀灭悬浮在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减少家禽的发病率。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的误区,往往表现一些消毒后家禽发病情况,故此部分养殖户不再进行消毒。

喷雾消毒的重要性

家禽养殖属于高密度集中饲养,生长空间狭小,密闭性强等特点,还具有生产性能高,代谢旺盛,耗氧量高等生理特点,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舍内空气污浊,清新度差,含氧量低,尤其在家禽换羽期间舍内空气质量更差,代谢的皮屑、绒毛、羽毛等导致舍内如同云雾缭绕,排泄粪便后污染环境卫生,如果不及时通风换气或者消毒,空气中的尘埃随家禽呼吸采食进入消化道或呼吸道而破坏家禽粘膜的完整性为病原打开了第一道屏障,进一步引发家禽疾病。喷雾消毒能够有效地降低禽舍中的尘埃数量,缓解氨气味浓度,杀灭机体外表以及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因此在家禽养殖过程中消毒工作占据着重要角色。

喷雾消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在育雏期尤其是1周龄以内的家禽,由于饲养者过分的重视温度而不敢进行喷雾消毒,还有部分人认为雏禽从种禽场运送过来身上不会携带病原。其次是育雏阶段疫苗免疫次数频繁,消毒时间少。育雏阶段雏禽的虽然自身温度调节能力差,但是雏禽出壳后身体表面的绒毛内会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果不消毒可诱发鸡群发病;所以此阶段消毒时要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来进行喷雾消毒,首先要选择温水,然后再将消毒液进行合理的稀释,还要选用雾滴最小的喷头,在禽体上方0.5m处向上喷,此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达到消毒效果同时也不会引起雏禽受凉或感冒等疾病。

2、饲养者对消毒剂的认识不够全面。

在选择消毒液时有很多误区,部分人只认为含碘的消毒剂效果好,还有些人只图便宜,只有少数人会选择几种抗毒谱广、安全、高效、无毒无残留、无刺激的消毒剂进行交替使用。喷雾消毒时必须考虑到消毒剂对家禽的副作用,消毒剂落在饲料或饮水中要保证对家禽无刺激、无毒害作用。

3、消毒观念落后,没有完善的消毒体制

在老养殖区有大部分人认为禽群不消毒则不发病,消毒了反而增加了发病率,还有些人认为消毒没有效果,该发病的时候还是发病,但是却很少有人在找这其中的原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确实存在以上问题,所以直到现在消毒工作仍处于落后状态。其实这些问题不是消毒工作本身所造成的,而是消毒没有形成制度,没有做到规范,未能责任到人,所以表现出了一些“副面”现象。当消毒形成体制时,我们的养殖才能真正的摆脱消毒的误区,走向正规。

喷雾消毒的操作方法

1、在冬春季节或者育雏阶段时,要选择温水,其次是喷雾时将喷头朝上,在家禽头部以上0.5m处进行喷洒,使雾滴缓慢下降,能够充分和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结合,起到杀灭作用。

2、在消毒过程中,要做到面面俱到,不能留有死角,更不能为病原留下半点生存空间。

3、消毒前要将舍内有机物质清除舍外,尤其是家禽排泄的粪便。当有机物和消毒剂结合后,会形成络合物或为病原建立起一道安全的保护膜,而降低了消毒剂的作用或缩短了消毒时间,从而降低了消毒的效果。

4、消毒时最好选择每天温度较高时间,在冬春季节可增强消毒液消毒效果,也可保证禽舍的温度;夏季又可起到降温解暑的作用。

5、在舍内通风不良或氨气味浓度超标时,选用“月苄三甲氯铵溶液”在粪便上进行喷洒,可有效地改善舍内空气质量,

喷雾消毒在防控家禽疾病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用,是改善养殖环境主要措施之一,是杀灭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切断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绿色健康养殖的方法之一。合理有效地进行喷雾消毒能够明显的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家禽的生产性能,提高经济效益。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