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利用杂种优势加速肉羊新品种培育
作者:共进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0/17 14:25:15  文章录入:zyc1212  责任编辑:liubiao

 

我国是养羊业大国,多以毛用、皮用和奶用品种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国内肉用羊需求与日俱增。大力发展肉羊养殖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养羊业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还没有自己的肉用羊品种,种羊基本依赖进口,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肉羊市场需要,因此,在做好引进品种扩群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利用杂交优势和不同的基因型,培育适合当地饲养环境和条件的肉羊新品种已成为目前的紧迫任务。

1我国肉羊杂交育种概况

我国具有发展肉羊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全国拥有草原、草坡50亿亩,其面积是全国耕地的4倍,农区有适于作饲料的作物秸秆5亿吨,这些饲草、饲料资源为发展草食家畜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其次,国内羊肉产量不能满足市场的消费需求,羊肉进口稳步增加,1995年我国进口羊肉1584吨,2004年达到3.3万吨,增长了近20倍;再次,在发展肉羊的国际贸易方面,我国地处亚洲的中心地带,日本、东南亚是羊肉的重要消费国,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是活羊的重要进口国家,这种地缘优势为我国肉羊产业创造了便利的国际贸易空间。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相继引进国外一些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的优良肉用羊品种(包括萨福克、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夏洛来,德国肉用美利奴和波尔山羊等),对我国的绵山羊品种进行杂交改良,以提高我国肉羊生产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性“肉羊热”急剧升温,以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为代表的牧区、农牧结合区以及山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为代表的农区肉羊产业发展迅猛,肉羊业作为畜牧业生产的新型产业正在逐步形成,同时,肉羊科研、学术交流也异常活跃。近20年来,我国一些省区先后开展了羔羊杂交育肥试验,做了大量的试验示范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如吉林农业大学马宁教授(1985)进行了“东北细毛羊肥羔生产”的研究,浙江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张泉福(1987)报导了“湖羊肥羔产肉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农科院原畜牧所和兰州畜牧所(19911995)进行了“多胎肉羊杂交组合筛选及肥育高效饲养技术的研究”等项研究,为开展肉羊生产,特别是肥羔羊生产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和经验。

二十年来,我国肉羊产量逐年稳步提高,2000年全国羊肉产量为274万吨,到2004年已达到399万吨,增长了45.6%。但由于我国肉羊业发展的时间短,羊只个体产肉水平较低,平均胴体重只有12kg左右,明显低于养羊业发达国家。目前,全国各地都已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气候特点来制定杂交方案,开展肉羊品种培育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就其做法一般是利用引进国外纯种肉用羊品种做父本,结合我国一批产肉性能良好的地方优良品种,如内蒙古的乌珠穆沁羊、新疆的阿勒泰羊,巴音布鲁克羊、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农区的大尾寒羊、小尾寒羊、山西同羊和浙江湖羊等进行杂交育种。如山西省寿阳试验中心将引进的夏洛来、无角陶赛特和边区来斯特三个国外专门化肉羊品种与当地细毛杂种羊杂交,同时开展农作物秸秆深加工模式化饲喂,探索合适的旱农地区高效肉羊生产方式,杂交效果表明:无角陶赛特×当地细毛杂种羊的杂交组合效果最好。在黑龙江地区,将引进的肉羊品种作为父本,与当地母羊实施杂交改良,效果十分显著,对肉羊经济杂交和高效益生产具有重要价值。在苏州地区,利用特克塞尔等国外5个肉用绵羊品种作父本分别与湖羊进行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利用优秀国外肉用绵羊品种与湖羊杂交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湖羊的产肉性能。在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分别以夏洛来、无角陶赛特、德国肉用美利奴和特克塞尔四个肉用羊品种为父本,小尾寒羊为母本开展杂交试验,确定适宜配种组合,结果表明,无角陶赛特与小尾寒羊杂交效果最好,可以进行经济杂交,生产商品肉羊。在宁夏地区,建立多元杂交利用体系,将滩羊、小尾寒羊、萨福克肉用羊进行多元杂交组合,充分利用杂种优势进行肥羔生产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 制约我国肉羊产业发展的因素

虽然我国的育种者和科研工作者通过杂交育种对各地原有羊种进行了品种改良,提高了本地品种的肉用性能,但从整个产业的发展上看,我国肉羊业仍存在以下的制约因素:

2.1 缺乏专门的肉羊品种

专门化的肉用羊品种具有体型大、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肉质细嫩和繁殖力高等特点。目前,我国用于羊肉生产的品种主要以地方品种、细毛羊、半细毛羊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育肥。其中某些品种的产肉性能、生产潜力对肉羊生产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与专门化的肉用羊品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近几年,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特克塞尔、德国肉用美利奴、夏洛来等肉用绵羊品种及波尔山羊。引进的肉羊品种在适应性、与地方品种的杂交性能方面均表现良好,目前处于试验或小范围推广应用阶段。由于肉羊品种数量与需求存在较大矛盾,为提高我国羊肉生产水平和肉羊产业化进程,培育我国的肉用羊新品种很有必要。利用引进的肉用羊品种和小尾寒羊杂交培育肉羊品种将是我国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2.2 尚未建立起专门化,系列化的羊肉生产体系

目前我国肉羊养殖主要是以小规模农户养殖为主,饲养和管理技术相对落后,要实现肉羊生产从传统向现代化、从分散无序向产业化方向转变,进一步提高我国肉羊生产水平,总体上需要向品种专业化、饲养规模化、肉质高档化、服务社会化、加工系列化、管理科学化方向发展,提高杂种优势利用率、优质羊肉的生产率和商品率,培育出我国自己的肉羊新品种。

2.3 羊肉生产水平较低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先进实用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稳定提高肉用种羊质量,加快优质肉羊产业化进程,针对不同地区选择12种理想的肉羊杂交组合,通过杂交优势测试,选择最优杂交组合,将优良的适应性、高繁殖率与优良肉用品质结合,采用多元杂交,保持高度的杂种优势是迅速增产羔羊肉的有效途径。既充分使用了我国资源条件的特点,又利用了杂种优势,从而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 肉羊新品种培育的思路及对策

3.1 肉用羊杂交育种路线

杂交育种是从品种间杂交产生的杂交后代中发现新的有益变异或新的基因组合,通过育种措施把这些有益变异和有益组合固定下来,从而培育出新的家畜品种。由于品系经过闭锁群体下的若干代同质选配和近交繁育,许多基因座的基因纯合度高、遗传性稳定、系间遗传结构差异较大,这样的种群不仅具有较高的种用价值,而且,当品系间杂交时会产生明显的杂种优势,为杂交提供了丰富有效的亲本素材。一般的肉羊杂交育种应包括以下步骤:

3.1.1 确定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案 选用哪几个品种进行杂交、杂交的代数、每个参与杂交的品种在新品种血缘中所占的比例等都要确定,并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与改进,灵活掌握。

3.1.2 杂交 品种间的杂交使两个品种的基因库的基因重组,杂交后代中会出现各种类型的个体,通过选择理想的个体组成新的类群进行繁育,就有可能育成新的品系或品种。此阶段的工作,除了选定杂交品种以外,每个品种中的与配个体的选择、选配方案的制定,杂交组合的确定都直接关系到理想后代是否能出现。因此有时可能会需要进行一些实验性的杂交。由于杂交需要进行若干世代,所用杂交方法,如引入杂交或级进杂交,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即理想个体一旦出现,就应该用同样的方法产生更多的这类个体,在保证符合品种要求的条件下,使理想个体的数量达到满足继续进行育种的要求。

3.1.3 理想个体的自群繁育与理想性状的固定 这时要停止杂交,而进行理想杂种个体群内的自群繁育,以期使目标基因纯合和目标性状的稳定遗传。主要采用同型选配方法,有选择的采用近交。近交的程度以未出现近交衰退为度。有些具体有突出优点的个体或家系,应考虑建立品系。这一阶段,以固定优良性状,稳定遗传特性为主要目标。同时,也应注意饲养管理等环境条件的改善。

3.1.4 扩群提高 迅速增加其数量和扩大分布地区,培育新品种,建立品种整体结构和提高品种品质,完成一个品种应具备的条件,使已定型的新类群,增加数量、提高质量。

3.2 杂交育种中应注意的问题

3.2.1 亲本群的选择

父本群应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的个体,慎重选择引入品种,其生产方向应与本地品种基本相同,但又具有针对本地品种的显著优点,这样才能保证杂交后代具有较好的生产性能;同时,引入公畜需有系谱资料,最好是经过后裔测定的。 

母本种群应选择适应性强,繁殖力高,泌乳能力要强、母性好的个体,并保证足够群体数量;在进行杂交育种前,要加强原来品种的选育;引入外血量要适量,一般不超过1/81/4

3.2.2 亲本种群的纯度

我国绵山羊品种一般分布较广、变异较大,在杂交育种中,品种的纯度变得尤为重要,种群不纯可能造成种群间的基因频率差异不大,杂种优势不显著;杂种的一致性差,不能达到商品的规格化;难以准确测定配合力;杂交效果和不稳定等问题,得不到理想的杂交效果。

3.2.3 亲本群的选育

亲本群的选育主要包括选优、提纯两个方面。选优就是通过选择,选出性能优良、合乎理想的个体,从而使亲本群内优良、高产的基因频率尽可能增大。提纯则是通过选配,使亲本群在主要性状上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尽可能增加,个体间的差异尽可能减少。两者是之间是相辅相成,可以同时进行同时完成的不可截然分开的两个必要措施。不把亲本种群的纯繁选育工作做好,不把那些在纯繁阶段可以通过选择显著提高的性状尽量提高,就去盲目杂交,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此外,应该限定范围进行,杂交只适合在育种场内进行,切忌在良种产区普遍推广,以免造成地方良种混杂。

3.3 肉羊杂交育种的思路及对策

我国绵羊除了地方品种资源以外,改良羊按照育种阶段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改良阶段,继续引入部分外来品种血统,或正在进行横交固定;另一类是育成阶段,品种己基本定型,进一步做品种内的纯繁提高。目前我国大型羊场多数是自繁自养,很少在商品生产中利用杂种优势。根据现阶段肉羊生产现状及合作育种的优点,良种繁育体系应包括核心种羊场、种羊繁殖场和种羊生产场,还应考虑肉羊人工授精网的建立,扩大优秀种羊的使用面。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应根据品种、羊的数量分布及需要量大小设立。繁殖体系中经后裔测验,极少数优秀的母羊可进入核心种羊场。

3.3.1 强化肉用羊育种核心场建设是做好育种工作的基础 核心羊场是育种的“主力军”,其管理不容有丝毫松懈。一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增强他们的使命感;二是要做好技术培训工作。肉羊育种,要经常组织“专家组”举办讲座,并进行现场指导,以提高育种人员的专业技能;三是要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通过股份制等形式改造育种场,增强育种人员的责任感;四是做好防疫灭病工作,保证育种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3.3.2 充分发挥协作育种的作用是做好育种工作的重要保证 一是与外地育种单位密切合作,通过调配种羊、信息交流、技术合作等方式,切实做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推进育种进程。二是联合养殖大户,严格执行育种协议,进一步拓展育种平台。

3.3.3 建立健全的种羊测定站,按表型、血缘建系开展品系繁育,丰富种群遗传结构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育种投入,这是做好育种工作的关键。要通过不懈努力、踏实工作,做到政府扶持与科研支持相结合,政策倾斜与资金投人双管齐下,全面推进。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