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牛前的准备工作 1、牛场的选址 根据计划饲养的奶牛头数,牛场选址主要考虑一下几方面因素: 地势:地势应比较高燥,地面平坦或稍有坡度,但通常不能建在山坡或高地上,否则,冬季容易招致风寒的侵袭,也不利于交通运输。 土质:土质对牛的健康、管理和生产性能有很大影响。一般要求土壤透水性、通气性好,吸湿小,导热性小,保温良好。最合适的是沙壤土,雨后不会泥泞,容易保持干燥。如果是黏土,会造成运动场积水、泥泞、牛体卫生差、腐蹄病发生率高。 水源:奶牛场每天消耗大量多用水。一般情况下,100头奶牛每天的需水量,包括饮水及清洗用具洗刷牛舍床地和牛体等,至少需要25—30吨水。因此,牛场场址应选在有充足良好水源之处,以保证长年用水方便,并注意水中微量元素成分与含量,通常水井、泉水等地下的水质较好。 交通与防疫:牛场每天都有大量的牛奶、饲料、粪便进出。因此牛场的位置应选择在距离饲料生产基地和放牧地较近、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又不能太靠近交通要道与工厂、居民区,以利于防疫和环境卫生。一般牛场距离交通主干道要求在300米以上,距离居民区500米以上。同时,牛场应位于居民区下风向,以防牛舍的有害气体和污水污染居民区。 2、牛场规划 奶牛场规划应根据经营方式、规划大小,本着因地制宜和便于科学管理的原则,合理布局,尽量做到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基建资金,有利于防疫卫生,防止环境污染。一般考虑将奶牛场分为以下3个区,即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生产辅助区。各区要相互隔离,并有严格的消毒卫生防疫措施。生活管理区应设置于最上风向;生产区包括各类牛舍、挤奶厅、贮奶室、兽医室等。牛舍与牛舍之间的距离应间隔在20米以上,运动场内尽可能有遮阳树木,有利于夏季防暑降温。兽医室、病牛室建于其他建筑物的下风向;生产辅助区主要指饲料加工调制贮存室、青贮窖、粪便堆贮处理区等。饲料加工调制贮存室、青贮窖应设在距离牛舍较近的部位。粪便堆贮处理区应与其他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便于牛场分享的场外运输。 3、饲草饲料的准备 在养牛之前,要准备好一定数量的饲草饲料。从大数上讲,一头产奶牛一年需要干草1000—2000千克,青贮饲料和青饲料7000—10000千克,其他饲料如胡萝卜、白薯、糟粕饲料1000—4000千克,还有少量的食盐和矿物质饲料。精饲料也就是谷物和各种饼类饲料,一般需要1500—3000千克。6月龄以内的犊牛,一般按4头折1头计算;6月龄以上的育成牛2头折1头计算;青年牛1头按1头计算。 根据以上数量安排准备好各种饲料,还要注意吧饲料保管好,不要受潮。发霉变质的饲料、饲草一定不要喂牛。 二、奶牛饲料分类 可以将奶牛饲料分为三大类。 精饲料:一般指纤维含量较低,而能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如玉米、麸皮、米糠等能量饲料和豆饼、棉籽饼、菜籽饼(粕)等蛋白饲料。 粗饲料:指纤维含量较高的植物茎叶部分,如多汁嫩青草未结豆荚的豆科茎叶、稻草和灌木枝叶。其中,优质牧草和豆科植物是奶牛理想的粗饲料。 特殊饲料:指除精饲料、粗饲料外的其他私聊。主要有矿物质饲料(碳酸钙)、非蛋白氮、维生素等。 三、奶牛日粮配合的原则 奶牛饲料成本占鲜奶生产成本的60%以上。因此,日粮配合的合理与否,不仅关系到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表现、饲料资源的利用,而且直接影响养奶牛的经济效益。 奶牛日粮配合的原则是: 1、以饲养标准为依据,并针对具体条件(如环境温度、饲养方式、饲料品质、加工条件等),进行必要的调整。 2、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合理搭配饲料。例如,可以利用麦芽根、玉米胚芽饼、酒糟、米糠等替代部分玉米、稻谷等能量饲料。利用脱毒棉籽饼、菜籽饼、芝麻饼、苜蓿草粉等替代部分大豆饼等蛋白质饲料。这些饲料的合理搭配利用,对降低饲养成本、节约精料有很好的效果。 3、要注意营养的全面平衡,根据饲料的质量、价格或季节、饲养方式,适当调整饲料配方中相关原料的配比或某一营养指标的含量。 此外,还要注意选择体积适当、适口性好的原料。 四、奶牛日粮配给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日粮中不宜添加过多谷物。并不是日粮中添加的谷物类饲料越多越好,过多的谷物会使瘤胃的ph失衡,甚至产生乳酸中毒。 2、纯秸秆不能喂奶牛。秸秆属于营养价值较低的粗饲料,奶牛对其消化和吸收都较差,而且它的适口性也不好。单纯用秸秆饲喂奶牛是不能满足奶牛营养需要的。在饲喂时,应注意增加青饲料或蛋白质饲料的添加量。 3、牛在妊娠、泌乳等时期,除了要保证较高的营养水平外,还应注意保持各种营养成分的均衡。即除了满足纤维、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外,还应注意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 4、对粗饲料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作物成熟期:成熟程度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纤维颗粒的物理特征:纤维长短影响反刍时间。 储存时间长短:时间长短对某些维生素的残留量有影响。 五、青贮饲料制作与利用.青贮饲料是由青饲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一种粗饲料。一般是将新鲜的青绿饲料,如青刈玉米、牧草、蔬菜等在含水率60%~70%时切碎,装填入窖(池、塔),压紧、密封,经过40~50天左右乳酸菌等微生物发酵而成。青贮饲料较多地保存了原料的营养成分,柔嫩多汁,芳香可口,是奶牛冬春缺青季节的重要粗饲料。青贮饲料一旦制成,即处在厌氧和酸性环境中,可长期保存。 青贮饲料是奶牛缺青季节不可缺少的优良粗饲料,在冬季和早春对提高产奶量和维持奶牛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一般不足6个月的犊牛须制备专用的优良青贮饲料,6个月以上的牛即采食为成年牛制备的青贮饲料。犊牛出生后第一个月末可开始饲喂青贮饲料,喂量为每天每头100~200克,逐步增至5~6月龄时的8~15千克。每头犊牛在整个冬季要制备600~700千克专用青贮饲料。成牛每天每100千克体重的理论喂量为8千克,生产中常按每天每头15~20千克的量饲喂,最大量每天每头可达60千克。妊娠最后一个月的母牛每天每头不应超过10~12千克。临产前10~12天停喂青贮饲料,产后10~15天日粮中开始添加青贮饲料。每头成牛冬季须制备5~6吨青贮饲料。 六、青贮料品质鉴定.青贮料品质的优劣,随原料和调制技术好坏而变化,往往相差悬殊。启用时应作评定,最简单的是作感观鉴定,在必要时才进一步作实验室鉴定。 青贮料感观鉴定是从色、味和质地来评定。 1、颜色 因原料与调制方法不同而有差异,但越近似于原料颜色,说明青贮过程越好。品质良好一般呈黄绿色;中等呈黄褐色或褐绿色;劣等的为褐色或黑色。 2、气味 正常青贮有一种酸香味,略带水果香味者为佳。凡有刺鼻的酸味,则表示含有醋酸较多,品质较次。霉烂腐败并带有丁酸味(臭)者为劣等,不宜喂家畜。换言之,酸而喜闻者为上等,酸而刺鼻者为中等,臭而难闻者为劣等。 3、质地 品质好的青贮料在窖里压得非常紧实,拿到手里却是松散柔软,略带潮湿,不粘手,茎、叶、花仍能辩认清楚。若结成一团,发粘,分不清原有结构或过于干硬,都为劣等青贮料。 七、秸秆的处理方法.秸秆主要是批籽实类作物的茎叶,如稻草、玉米秸、小麦秆等。因为秸秆的粗纤维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消化率较低,一般在饲喂时要对其进行处理。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消化、保存养分增加适口性。 对于秸秆的处理方法包括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1、物理处理法 切短、揉碎和粉碎,这是处理秸秆饲料最简便而又重要的方法之一。处理后可提高采食量,并减少饲喂过程中的饲料浪费,是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此外,比较常用的还有浸泡、制粒压块等方法。 2、化学处理法 主要有碱化处理、氨化处理。 碱化处理:主要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石灰水)处理2种方法。 氨化处理:这是用尿素、碳酸氢铵、氨水、液氨等作氨源用来处理秸秆的方法。 3、生物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的实质是利用微生物的处理方法,包括青贮、发酵处理和酶解处理。 青贮:将青绿秸秆新鲜时储存起来,长期保持其青绿多汁状况。这是一种较好保持秸秆营养成分和适口性的方法。 发酵处理:即2通过有益微生物的作用,软化秸秆,改善适口性,并提高饲料利用率。 酶解处理:即将纤维素分解酶溶于水后喷洒秸秆,以提高其消化率。 目前,应用广泛、效果较好的秸秆处理方法是青贮和氨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