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酶制剂 近年来,我国酶制剂产品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已开发出α-淀粉酶、β-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果胶酶、β-葡聚糖酶、甘露糖酶、植酸酶等上百个产品。目前最常用的酶制剂饲料添加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降解多糖和生物大分子物质为主,主要包括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糖化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主要功能是破坏植物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由蛋白质、脂肪、多聚糖青键连接成网状结构),使细胞内容物充分释放出来。另一类是以降解植酸、β-葡聚糖、果胶等抗营养因子为主,主要包括植酸酶、β-葡聚糖酶、果胶酶。能降解细胞壁木聚糖和细胞间质的果胶成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碳水化合物酶提高包括非淀粉多糖的消化,蛋白酶提高大豆或其他植物蛋白的利用率,脂肪酶促进脂肪的分解利用,植酸酶提高磷和其他矿物元素的消化和吸收。 2·饲用微生物制剂 益生菌是可以直接饲喂动物的有益活体微生物制剂,也可称为活菌制剂或生菌剂。1989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饲料监控官员协会公布了40种安全有效的微生物菌种。 乳酸菌制剂分为嗜酸乳杆菌、双歧乳杆菌和粪链球菌。乳酸菌在微需氧或厌氧条件下,pH值为3.0~4.5的酸性条件下仍能够生存。能够分解糖类以产生乳酸,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生长,但不耐热,65~75℃下死亡。 芽孢杆菌制剂有地衣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东洋杆菌等,属于需氧芽孢杆菌,零星存在于动物肠道的微生物群落中。应用时多制成该菌休眠状态的活菌制剂或与乳酸菌混合使用。产品具有耐酸、耐盐、耐高温(100℃)及耐挤压、稳定性强的优点,能产生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 目前常用的真菌及活酵母类制剂有米曲霉及酿酒酵母培养物,是包括真菌及其培养物的制剂,多用于反刍动物。其主要特点是需氧,喜生长在多糖、偏酸环境中。其体内富含蛋白质和多种B族维生素,但不耐热。 3·酸化剂 酸化剂可分为有机酸和无机酸。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延胡索酸等,常用的无机酸为磷酸。动物胃为酸性环境,其中的细菌多为产酸菌和耐酸菌。幼年动物分泌胃酸能力较弱,而使外来菌容易存活和繁殖。使用酸化剂可以提高胃液酸性,促进乳酸菌等耐酸菌大量繁殖,使之在胃中保持优势菌的地位。而大肠杆菌等外来菌则不能适应酸性环境,并受到乳酸菌等的“排挤”而不能定植存活,因此可以降低动物病理性腹泻的发生率。酸化剂还能帮助机体调整免疫系统反应,增强动物的抗病力。 有机酸可以改善消化过程,尤其对猪的应用效果较明显,家禽效果不显著。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消化过程中,需要不断消耗氢离子,使用有机酸可以降低肠道pH值。影响微生物DNA的复制,抑制不良微生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定植。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和无机酸可作为在不用抗生素的条件下保护动物健康的方法。酸化剂直接刺激口腔的味蕾细胞,使唾液分泌增多,促进食欲,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和蛋白质的沉积,有利于微量元素的吸收,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添加有机酸可提高幼龄动物不成熟消化道的酸度,激活一些重要的消化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酸化日粮可抑制或防止肠道中大肠杆菌或其他有害微生物的寄居和繁殖,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还可提高动物抗应激的能力。 4·抗菌肽 抗菌肽不但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而且还能作用于少数原核动物及病毒,对人体及其他动物、植物无(或很小的)生理损害作用,细菌对其又很难产生抗性作用。因此,抗菌肽的机理及其商业化生产正成为研究方向。抗菌肽的高效广谱抗菌性已被药物学家、生物学家所重视,在研究了其一级结构的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方法可以生产抗菌的转基因动植物。同时,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大量地表达抗菌肽,使之成为新一代肽类抗菌药的来源,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