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饲草种植角度说:
1. 选用和培育抗菌的饲料作物品种
不同的饲料作物品种对霉菌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培育抗菌性品种,可使饲料作物受霉菌侵染的机率大幅度下降。这也是防霉的根本途径,而生物基因工程逐步扩大应用,使培育抗性品种切实可行。
2. 选择适当的种植或收获技术
试验结果表明,从花生分离到的黄曲霉有80%—90%能产生毒素,远远高于从其他作物分离到的黄曲霉。所以在连续种植花生的田块里的花生,黄曲霉污染率高,黄曲霉毒素(AF)的含量也高,破碎的花生易污染黄曲霉,也有利于毒素的生成,故如果采取轮作等种植技术和适当的收获方法将可大降低霉菌和霉菌毒素的污染。另外,收获和储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虫咬、鼠啃、、磨压,避免玉米、花生等谷物的表皮和外壳损伤;破碎的籽粒应除去,因为这样的籽粒往往被高度污染。
从贮存方法说:
1.严格控制饲料和原料的水分含量 引起饲料霉变的三个主要条件是湿度、温度和氧气。如果我们能控制这三个条件之一,即可有效地防止霉变。一般情况下,把水分控制在安全线以下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故作物收获后应迅速将其干燥,且必须保证干燥均匀一致。稻谷中的水分宜控制在13%以下,玉米在21.5%以下,花生在8%以下。
2.改善贮藏条件,抑制霉菌生长
饲料霉变大部分是在贮藏过程中发生的,因此贮藏过程中的防霉是饲料防霉的重要环节。主要有控制贮藏环境的温度、封闭隔氧贮存、气调贮藏、低温通风贮藏以及辐射法等。据介绍,将脱粒后的湿玉米装入内衬塑料袋的麻袋,尽量装满并扎紧袋口,此后因为玉米本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袋中的氧,不仅黄曲霉难以生长,其他霉菌也可受到抑制,是经济简便、很有前途的防霉方法。国内现在常用低温通风贮藏法,采取低温与机械通风相结合,使饲料达到安全水分含量。不仅适用于颗粒饲料,而且对水分含量较高的粉料应用效果也较明显。
3.添加防霉剂
国外使用的饲料防霉剂较多,如碘化钾、碘酸钙、丙酸钙、甲酸、海藻粉、柑桔皮乙醇提取物等。据日本科技人员研究,将多种防霉剂混合使用效果较好,他们将92%的海藻粉(裙带菜粉或海带粉)和4%碘酸钙、4%丙酸钙混合,按8%的添加量添加于饲料中,将其置于30℃、100%相对湿度的环境下,一个月内不会生霉;而未添加防霉剂的饲料,5d即会生霉;添加其中一种防霉剂的饲料,10~15d会发发霉,因此日本将海藻粉、碘酸钙混合后制成高效饲料防霉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