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苜蓿新品种:“中苜3号”丰产、耐盐碱性能更高
作者:心痕一线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8/23 8:04:43  文章录入:心痕一线  责任编辑:心痕一线

    我国的18亿亩耕地中就有1亿亩盐渍化土壤,另外还有5亿多亩盐碱荒地;选育并大量种植耐盐作物品种是盐碱地改良利用的经济有效途径。             

   “紫花苜蓿堪称‘牧草之王’,因产草量高、富含蛋白质、适口性好、生物固氮能力强、适应性广,在高档牛羊肉、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中 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杨青川介绍说,他发现一些牧草的耐盐性优于粮食作物,而发展畜牧业的首选饲料作物紫花苜蓿又是豆科牧草中比较耐盐的作 物。如果进一步提高其耐盐性,培育出耐盐品种,不但可以增加饲料产量,缓解蛋白饲料不足的矛盾,还会大大提高盐碱地的利用率。他领导的课题组历经10多 年,终于育成新品种“中苜3号”。

   中苜3号在河北省南皮县盐碱地平均每亩年产达1059.7公斤,比中苜1号产量提高15.4%;在山东省的 试验点三年的试验表明,在旱作条件下,中苜3号每亩年产干草981.8公斤,比“中苜1号”产量提高11.8%;在黄淮海地区盐碱地也表现了较好的适应 性。由于其在国内的紫花苜蓿里耐盐性最好,生产田已达30万多亩,杨青川说,将来它在盐碱地的种植面积可达到200万亩以上。该成果今年获中国农科院科技 进步一等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