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狼尾草是美洲狼尾草和象草的杂交种。由于母本美洲狼尾草是二倍体,而父本象草是四倍体,所以,两者的杂交种是三倍体,其后代不结实,生产上通常用杂交一代种子繁殖或无性繁殖。杂交狼尾草具有适应性广、耐热、耐湿、高产、优质、耐刈割、适口性好等突出特点,是牛、羊、兔、鹅、鹿等畜禽及鱼类理想的青饲料,因而近年来被广泛种植。
杂交狼尾草根深密集,须根发达。茎圆形,丛生,直立,一般株高3.5米左右,高的可达4米以上,每株分蘖约20个以上。叶长条形,与苏丹草、高梁的叶片相似,互生,叶片长60—80厘米,宽2.5厘米左右,叶缘密生刚毛,叶面也有稀毛。 杂交狼尾草在日平均气温达到15℃以上时才开始生长,25—30℃时生长最快,气温低于10℃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如气温低于0℃时间稍长,则会被冻死,在我国北纬28°以南的地区,可自然越冬,作多年生利用。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在各种土壤上均可生长,但以土层深厚、保水良好的粘质土壤最为适宜。经多年栽培,未发现有任何病虫危害。
杂交狼尾草的鲜草亩产量可达10000千克以上,高产可达15000千克以上,供草时期,在华南地区可达300天以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180—200天,供草盛期在一年的6、7、8、9月份。杂交狼尾草的粗蛋白、氨基酸及其它营养成分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