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草原产于欧洲和苏联,本属共140余种。栽种最多的为红豆草(O.vciiaefolia)和高加索红豆草(Ofranscausica)。红豆草栽培已很普遍,尤其在西北、华北等地大面积栽培。生长良好,是半干旱地区很有发展前途的优良豆科牧草之一。
一、特征特性 红豆草系豆科红豆草属的中寿牧草,栽培条件下可以生长5~6年,一般利用年限为3~5年,在特别好的条件下为10~12年。 红豆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主根明显,根上有橙白色块状根瘤。荚果半圆形,扁平,褐色、有凸状网纹,边缘有锯齿,成熟时不开裂。每荚含种子一粒,肾形,褐色,种子大,易出苗,幼苗生长健壮。红豆草喜温凉半干燥条件,适宜在平均约12~13℃,降水350~500毫米地区生长,也适宜砂性土或微碱性土。红豆草的产草量较高,一般亩产鲜草1500-1750公斤,高的可达3500公斤。叶片占总重量的40~48%,鲜干比为4.5:1。
二、经济价值 红豆草草质柔软,有芳香味,鲜草、干草或青贮,均为各类畜禽所喜食。红豆草含粗蛋白质19.25%,粗脂肪2.56%,粗纤维22.47%,无氮浸出 41.35%,灰分 5.11%。红豆草根系生长大量根瘤,密集成网状分布在0~60厘米的土层中,这些细菌分批死亡,丰富了土壤有机质和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性。因此种植红豆草是扩大肥源,改良土壤,种地养地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许多禾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 红豆草分枝多,茎叶繁茂,播种当年就能覆盖地面,和苜蓿,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混播,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防止陡坡被雨水冲刷更为有效。 红豆草一年开花二次,花色艳丽,可作公园、街道两旁和庭院的观赏花卉。
三、收获与利用 收割是否适期对红豆草的产草量、品质和寿命都有很大影响,盛花期一年收割两次时,鲜草和干草的产量均高。因此,作青饲的红豆草,宜在现蕾至初花期收割,调制干草的可在盛花期收割。红豆草的再生性差,一般当年苗收割鲜草1~2次,第二年以后,每年可收割2~3次。 红豆草主要用于青饲和调制干草。单播或与禾本科牧草混播的草地,可放牧家蓄,但不要啃食过度,以防伤害根颈,影响产草量。收过种子的秸杆碾压后仍是马、牛、羊的上等粗饲料,茎叶粉碎后可喂鸡、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