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发酵豆粕的常规检测方法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5/9 10:10:25  文章录入:zhaoxiao  责任编辑:zhaoxiao

  1 感官的检测

  发酵豆粕首先可以通过颜色、气味等感官检测来判断产品优劣。发酵豆粕的颜色以黄色或浅黄褐色为佳,并且同一批次的产品加工条件和原料较一致,颜色的一致性可反映出其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发酵豆粕有其固有的淡淡的醇香和芬芳,无豆腥味,每一批次的产品气味一致;如果有霉味,就表明该产品应被列入劣质产品的怀疑对象。

  2 粗蛋白质

  去皮豆粕发酵发酵后的成品粗蛋白一般在50%~52%之间。如果需要进一步鉴别是否由去皮豆粕为原料做成,建议做氨基酸成份检测。

  3 灰分的测定

  豆粕通常含有5.5%~7%的总灰分。因好氧发酵过程中,要消耗1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发酵豆粕的粗灰分通常会比原料豆粕高一些。

  4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挥发性盐基氮是考核发酵工艺的重要依据。发酵过程中杂菌生长过多会产生挥发性盐基氮,也有可能人为加入铵盐以提高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不合格,可能与部分生产工艺过程中发酵条件失当或菌种不纯有关,也可能是掺入了其他含氮量较高的原料充蛋白。通常挥发性盐基氮≤100mg/100g。

  5 真蛋白测定

  以去皮豆粕为原料生产发酵豆粕的真蛋白一般在44%~47%之间。

  6 小肽的测定

  优质的发酵豆粕其小肽含量(≤1000道尔顿)通常占总蛋白含量的10%以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大豆肽粉标准(QB/ T 2653-2004)进行检测。

  7 掺杂识别方法

  7.1掺羽毛粉

  通过测定氨基酸,氨基酸的平衡性,可以判定。

  7.2掺非蛋白氮

  通过测定真蛋白、挥发性盐基氮,可以判定。

  小结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豆粕发酵技术日臻成熟,经过发酵,豆粕蛋白质品质得到了显着提高,消化率提高5%~10%,有利用蛋白的高效利用,在蛋白质资源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对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乳猪教槽料中添加发酵豆粕,效果和经济效益明显,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国内以广东省尤为明显。由于发酵产品质量差异较大,产品稳定性有待于细致考察,乳猪教槽料中添加发酵豆粕时,以质优者为上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