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标准中规定了动物在一定条件(生长阶段、生理状况、生产水平等)下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其表达方式或以每日每头动物所需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表示,或以各种营养物质在单位重量(常为kg)中的浓度表示。它是配合畜禽平衡日粮和科学饲养畜禽的重要技术参数。在饲料成分表中所列出的是不同种类饲用原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为了保证动物所采食的饲料含有饲养标准中所规定的全部营养物质量,就必须对饲用原料进行相应的选择和搭配,即配合日粮或饲粮。 饲料配方的设计涉及到许多制约因素,为了对各种资源进行最佳分配,配方设计应基本遵循以下原则:
(一)营养性原则 必须按相应的营养需要,首先保证能量、蛋白质及限制氨基酸、钙、有效磷、地区性缺乏的微量元素与重要维生素的供给量,根据当地饲养水平的高低、家禽品种的优劣和季节等条件的变化,对选用的饲养标准作10%右的增减调整,最后确定实用的营养需要。 在设计配合饲料时,一般把营养成分作为优先条件考虑,同时还必须考虑适口性和消化性等方面。例如,观赏动物首先考虑的是适口性;鳗鱼饲料和幼龄鱼饲料,则以食性优先考虑;幼畜人工乳的适口性与消化性都是优先考虑的。 饲料配方的营养性,表现在平衡各种营养物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调整各种饲料之间的配比关系,配合饲料的实际利用效率及发挥动物最大生产潜力诸方面。配方的营养受制作目的(种类和用途)、成本和销售等条件制约。
(1)设计饲料配方的营养水平,必须以饲养标准为基础。世界各国有很多饲养标准,我国也有自己的饲养标准。由于畜禽生产性能、饲养环境条件、畜禽产品市场变换,在应用饲养标准时,应对饲养标准进行研究,如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绝对标准是错误的,要根据畜禽生产性能、饲养技术水平与设备、饲养环境条件、产品效益等及时调整。 ① 能量优先满足原则 在营养需要中最重要的指标是能量需要量,只有在优先满足能量需要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养分的需要。 ② 多养分平衡原则 能量与其它养分之间和各种养成分之间的比例应符合营养需要,如果饲料中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失调,营养不平衡,必然导致不良后果。饲料中蛋白与能量的比例关系用蛋白能量比表示,即每千克饲料中蛋白质克数与能量(MJ)之比。日粮中能量低时,蛋白质的含量须相应降低。日粮能量高时,蛋白质的含量也相应提高。此外,还应考虑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养分之间的比例平衡。 ③ 控制粗纤维的含量 不同家禽(如鸡与鹅)具有不同的消化生理特点,家禽对粗纤维的消化力很弱,饲料配方中不宜采用含粗纤维较高的饲料,而且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也直接影响其能量浓度。因此,设计家禽的饲料配方时应注意控制粗纤维的含量,应为4%以下。
(2) 饲料配方分型 一是地区的典型饲料配方,以利用当地饲料资源为主,发挥其饲养效率,不盲目追求高营养指标;二是优质高效专用饲料配方,主要是面对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以及适应饲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市场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以特定的重量单位,如100kg、1000kg或1t为基础来设计饲料配方。也可用百分比来表示饲料的用量配比和养分含量。 设计饲料配方时,对饲料原料营养成分含量及营养价值必须做出正确评估和决定。饲料配方营养平衡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时所采用的饲料原料营养成分值。原料成分值尽量选用代表性的,避免极端数字。原料成分并非衡定,因收获年度、季节、成熟期、加工、产地、品种等不同而异。要注意原料的规格、等级和品质特性。在设计饲料配方时,最好对重要原料的重要指标进行实际测定,以便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3)所配的饲料必须保证畜禽确能采食进去,因此要注意饲料的适口性、容积和畜禽的随意采食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