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维生素的分类及需要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网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12 16:27:49  文章录入:xiaoyuwanyouxi01  责任编辑:xiaoyuwanyouxi01
    传统上,根据维生素在脂类溶剂或水中的溶解性分为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后者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在饲料中的分布与脂质有关。在动物体内,脂溶性维生素与脂肪一起吸收。有利于脂肪吸收的条件也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反之,当条件不利于脂肪吸收时,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也受到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有相当数量的贮存。除维生素B12以外,其他水溶性并不在体内贮存,摄入过多时,会从尿中迅速排出。因此,为避免缺乏症,必须每日供给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主要经胆汁由粪中排出,水溶性维生素主要由尿排出。水溶性维生素过多时,毒性较小,脂溶性维生素过多时,会产生严重后果,脂溶性维生素仅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而某些水溶性维生素分子中还含有氮、硫或钴。胆碱作为B族维生素与其他B族维生素不同,胆碱在体内可以合成,需要量大,发挥功能是以结构成分而不是以辅酶形式。
  
有些物质虽符合维生素的定义,但仅少数动物需要,视这些物质为类维生素,主要有:肌醇、肉毒碱、对氨基甲酸、黄酮类、辅酶Q、葡萄糖耐受因子、硫辛酸、乳清酸、泛配子酸、VB17、VH3、VU等。
  
虽然不同种动物的代谢需要相似,其日粮中的维生素需要量却差异很大。有些维生素对代谢虽属必需,但由于易从食物或其它代谢物合成,对某些动物来说,在日粮中并非必需。
  
家禽、猪和其他单胃动物对日粮维生素的依赖程度比反刍动物大得多。传统观点认为,瘤胃发育完全的反刍动物缺乏任一种维生素不会引起危害,天然饲料中存在的维生素加上瘤胃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完全可满足其对B族维生素的需要量。然而,在特定条件下如应激或高产,反刍动物日粮中亦需要添加维生素,特别是硫胺素和烟酸。
  
反刍动物在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瘤胃并不能合成维生素。在生后不久,与非反刍动物一样,也需要日粮来源的B族维生素。从8日龄开始,瘤胃中的微生物便逐渐发育,到2月龄时,便可为宿主供给相当数量的B族维生素。瘤胃合成的这些维生素通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可有效地被宿主利用。
  
包括人在内的单胃动物,肠道虽然可以合成相当数量的B族维生素,但并不能被有效利用。利用率低的原因是,非反刍动物通常在肠道下部合成维生素,此部位的吸收较差。由于马的大肠合成的B族维生素量大,虽然吸收较差,也可满足绝大部分需要量。有些动物如兔、大鼠等因有食粪习惯可更多的利用肠道合成的维生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