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诊疗实践中,发现有不少养鸡户自以为有多年养鸡的经验,鸡发病后一般自己购药治疗,但疗效大都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鸡病一知半解,诊断不确切有些养鸡户对疾病认识一知半解。如,一见包心包肝,就是大肠杆菌病;一见腺胃乳头出血,就是新城疫;剖开肠道外翻,就是球虫……。殊不知,近些年来,随着环境的逐步恶化和病原体的不断变异进化,很多疾病的症状或病理变化都发生了很大改变。特别是单一感染的疾病已很难再见到。养殖户还以老眼光看待新情况,不知道有很多的疾病都是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在实际生产中,混合感染的类型有病毒性混合感染,如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性和细菌性混合感染,如,新城疫与大肠杆菌病;细菌性混合感染,如鸡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杆菌;细菌病与寄生虫病混合感染,鸡大肠杆菌病与球虫病。由于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在诊断上如果分不清主次,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为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很大困难。而一旦诊断错误,治疗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治疗不及时,贻误最佳时机鸡群发病后,大多数养殖户都不能在第一发病时间给予既对症状又求根本的治疗。如,当鸡群精神稍差,大便有些不正常,吃料较慢时,他们还不知鸡群已经发病,更不会投药治疗。等到出现死鸡,而且死亡不断增加,鸡群食欲大减时,才知道鸡群已经染病。于是匆忙用药,但为时已晚,疗效自然不好。
三、盲目混用药物,滥用抗生素。当鸡群发病开始死亡,养殖户往往未明病因就乱用药物,不但没能把病治好,还因得不到及时准确的治疗,而使病情加重,死亡增加。如,凡鸡有咳嗽,就用泰乐菌素等药物;凡鸡拉稀就用蒽诺沙星等药物。其实,鸡咳嗽不但有可能是支原体病,也有可能是喉气管炎、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鸡拉稀不但有可能是沙门氏杆菌病,也有可能是大肠杆菌病和各种病毒感染。 兽医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不论治疗哪种疾病都离不开抗生素。实际上有许多疾病根本不需要用抗生素,如消化不良、中暑、中毒等,使用抗生素药物反而使病菌的抗药性增强,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不问青红皂白乱用药物,不可能有好的治疗效果。
四、停药过早,造成病情反复
有的养殖户为了节约用药成本,用了一两天药,鸡群病情有所好转,就立即停止用药。结果过了几天病情再次加重,死鸡反而增加,这是不巩固疗效,导致病情反复,甚至转为慢性病,要治愈疾病难度更大,因为重复用药往往产生抗药性。因此,在治疗中应遵循各种疾病都有一定疗程的规律进行治疗,在症状消失后继续用1~2次药,以巩固疗效,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五、不懂药物作用和疗程,过分加大用药量鸡病从开始用药治疗到治愈需要有一个过程,即疗程。一个疗程一般要3~5天。少数养殖户企图通过加大用药量,喂服一餐或注射一次药物就能药到病除,这是不切合实际的。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不能一次性把鸡病治好,还会因为药量过大给鸡群人为增加毒副作用,甚至造成药物中毒。 也有的养鸡户,对疗效判断失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懂得药物的作用是要有一个过程的。用药后发现鸡只还在继续死亡或用药后出现短时间死亡增加,就片面地认为所用药物无效;二是当原来的用药正在起效而尚未根本好转时,因急于求愈而盲目改用其他药物。结果一用就“灵”,误认为所改用的药物才是有效的,从而导致疗效误判。 六、听病就防,见病用药。有的养殖户一听到当地近期发生了某类传染病,不进行调查研究,就马上给鸡进行免疫接种。这样很可能会造成洁净饲养场的污染,将病菌带入饲养场,如禽流感、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如果本场无病,只要注意消毒,加强管理,注意引种隔离观察即可,不需不必要的防疫。 也有的养殖户,当鸡发生疾病后,只对致病因素进行治疗,忽视提高病鸡的防御能力或抗损伤能力。
因此,养殖户对保健品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人选择药物保健,由于会产生抗药性,等到鸡真正发病时却无药可治;有人选择中药保健,可中药较苦影响鸡采食;还有人选择死菌体的微生态制剂,用上去不是效果不好就是无效;聪明的养殖户会选择活菌发酵中药微生态制剂,既节约成本,又使养鸡变得简单。
哈尔滨中科生物工程于2002年首创研发的活菌发酵中药微生态制剂“肠速康”“保禽肽”或活菌微生态制剂“本草倍利康”等系列产品,中药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作用方式主要包括:①维持肠道菌群正常化;②维持瘤胃功能正常化;③提高消化道的吸收功能;④抑制毒素的产生;⑤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⑥分解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其效果主要表现在营养功效和疗效两大方面,包括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料肉比;促进畜禽增长,提高日增重;缩短饲养周期,提早出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畜禽的品质;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存活率等。
养鸡是个综合性概念,不仅仅是成本。养殖户要树立“保健重于防,防重于治,保健、预防、治疗三位一体法”,把要花的药费花到保健上。即使鸡发病,由于平时不用药,不会产生耐药性,因此稍微加点药就可以轻松治愈。 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