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各个季节各有各的气候特点,这是饲料厂品控人员难以把握好的难点。作为饲料厂的品控人员,必须要熟悉各个季节各个时期原料的不同特点和生产的不同要求及生产性能,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质量可控。我这里将生产过程中感受到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分享,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升饲料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
从时间控制来说,有几种划分方法。由气温划分,可分为高温天气季节、非高温天气季节;因部分饲料原料是季节性的,则这些原料如果要保证稳定供应则需贮存,由此可按原料贮存进行划分,可分为季节性原料、常年供应原料;按原料的贮存性可分为耐贮存原料、不耐贮存原料;按原料对产品质量影响所占的比重可分为重点关注原料、一般关注原料等。总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多种划分以实现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
高温高湿季节也是非常容易出产品质量问题的季节,高温高湿季节在南方一般指从每年的3月至9月这段时间,这段时间要么湿度大,要么温度高,霉菌等很容易繁殖生长,美拉德反应更容易进行,稍不留意饲料产品就会出现霉变氧化生虫等变质现象。每年的六七月份左右往往是一些饲料厂的高危期,因为前期五月份左右采购的原料所生产出的成品集中在这个时候生产或保存在经销商家里或者进入养殖终端,高温高湿容易产生问题。这段时间就不但要特别关注大宗原料的水分、存放情况和生产蒸汽、冷却等生产情况,还要特别关注防霉剂、抗氧化剂、无机微量元素的质量情况,可以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而进入冬季,我们就基本可以不关注这些问题了,我们更关注的是在冬天能量不够产生问题或者温度过低适口性不好消化不好的问题了。
关注季节性的原料,比如棉粕一般要在年底和第二年的年初进行贮存,一直要存放到第二年且要使用到第二年的九到十月份,很大部分棉粕的存放时间会超过半年,这么长时间的存放如果不注意是会出问题的,所以一定要在存放之初就采取措施保证存放不出问题,比如尽量减少散装的原料的存放,尽量在地上铺上一层塑料或者木板,在使用时也要重点关注使用时的感官气味等质量情况。
对于不耐贮存的原料比如稻谷加工副产品、小麦加工副产品、玉米加工副产品等,必须控制原料的贮存量,保证这些原料在保质期内使用完,或者采取措施延长其存放时间,否则会滋生霉菌导致动物不食或者采食后导致生长受阻或致畸等。
有些原料是必须重点关注的原料,比如玉米在猪全价料中所点比重达60%左右,比重如此之大,则玉米的质量问题会在猪全价料中产生放大效应,玉米稍有问题就可能会造成适口性问题或者猪假发情等。还有些粮食的加工副产物因为是粮食的浓缩,也常有可能各种霉菌毒素的浓缩,造成一些毒素超标,从而带来质量问题。
总之,饲料产品的质量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必须时刻绷紧质量这根弦,在不同的时候采取对应的正确的措施,知道了哪些季节容易出哪些问题?知道了不同的季节动物生长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质量,就能做到产品质量稳定如一。总之,饲料企业的产品重点不是一成不变的质量控制方法,而是在不同时候针对不同原料和不同生产参数,做出符合当时动物生长需要的稳定产品质量。
最后,用四句话来结束本文,与同行共勉:冬天应该存原料(这个时候原料价格低、容易储存,防止每年的春运到来时断货,产品质量也更容易控制),春来注意梅时雨(气温开始回升、湿度大,容易出问题,注意原料贮存)、夏日高温重保健(高温季节应有抗热应激的产品配方,注意成品的水分、温度,注意成品贮存)、秋高气爽好生产(此时利于饲料生产、利于动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