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反刍动物干物质的采食量调节机制及影响因素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刊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9/28 8:40:25  文章录入:月儿弯弯  责任编辑:fuyingjiao

        采食量是限制动物生产性能及基因潜力发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反刍动物采食量已逐渐成为动物营养生理研究的一大热点。对肥育肉牛、羊及奶牛来讲,提高采食量可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使自身生产潜力得到更好的发挥,最大限度提高反刍动物生产力(泌乳和生长)。从这个角度讲,采食量并不仅意味着摄取饲料的绝对质量,更大程度上是指摂入营养物质,特别是有效营养物质的量。提高采食量,实际上是要更有效地供给反刍动物所需的养分,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并获得额外的经济效益。提高反刍动物采食量具有以下意义:(1)反刍动物每天采食得越多,用于维持所占比重就越少,其用于生产营养物质就相对越多,从而最终改善其生产效率和饲料报酬。(2)在生产中,科学配制营养物质含量低的饲料,如能增加反刍动物采食量,则能以较低的饲料成本维持较高的生产水平。本文针对反刍动物采食量调节机制、影响因素及调控因子等作一讨论。
  1、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的调节机制
  反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是调节采食量的关键(好饲料-关注饲料,服务养殖http://www.haosiliao.net),其作用是使动物产生饥饿感和饱感,调节食欲的大小,从而引起采食的开始和停止,控制采食量。反刍动物采食量的调控主要靠短期调控,由物理(机械性)调控和化学(代谢)调控共同完成的,感觉系统在采食量的调节中也起到一定作用。反刍动物的胃肠道容积大,可适应能量浓度变化很宽的饲粮,能量浓度低(如采食粗料)时,干物质采食量随能量浓度增加而增加,此时物理调节机制作用最大。能量浓度超过一定的阈值(饲粮干物质消化率约66%,代谢能约9.2MJ/kg)时,干物质采食量随能量浓度增加而降低,此时,物理调节停止,化学调节作用最大。对于反刍动物,挥发性脂肪酸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量物质。血液挥发性脂肪酸参与采食量的调节。乙酸和丙酸可直接或间接地调控采食量,丁酸的作用很弱。此外,瘤胃中的挥发性脂肪酸也影响瘤胃液的渗透压和pH值,通过瘤胃的pH和渗透压受体调节瘤胃运动和血流速度,使采食行为终止和反刍开始。总之,挥发性脂肪酸含量高使反刍动物产生饱感。反刍动物的感觉系统如视觉、嗅觉和味觉在促进食欲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饲料的适口性是上述感觉系统对饲料的综合反应,与采食量密切相关。反刍动物味觉较好,喜甜食,故在反刍动物的饲料中加入糖蜜可促进采食。
  2、影响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营养因素
  反刍动物对干物质的采食量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动物因素、环境条件、饲养管理(包括饲喂方法、饲喂频率以及奶牛与饲料的接触时间)、饲料品质和日粮组成(包括营养含量、精粗比、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等),现主要对影响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营养因素进行论述。
  2.1日粮能量对采食量的影响。动物大都有为能而食的本能,在一定的日粮浓度范围内,动物可通过调节采食量来保证其所需的能量。当饲喂以粗饲料为主的日粮时,采食量决定于反刍动物瘤胃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容纳的饲料体积,即瘤胃的有效容积则成为主要限制因素。当饲喂以精饲料为主的日粮时,如日粮的精饲料比例超过50%时,肉牛的采食量也象猪、禽那样决定于动物本身对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也就是说决定于日粮的能量浓度。因此生产中应综合考虑采食量、能量浓度、饲料成本与反刍动物生产性能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最佳效益配方,即以生产单位动物产品的饲料成本最低时的能量浓度作为配方设计依据,兼顾成本和效益,在同等条件下,使采食有效养分相对提高。
  2.2日粮蛋白质对采食量的影响。对反刍动物,饲粮蛋白质水平低时,瘤胃氮源相对不足,抑制瘤胃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降低采食量。当反刍动物处于热应激时,饲粮蛋白质水平提高,由于蛋白质的热增耗高,引起瘤胃内环境内温度升高,瘤胃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过程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进一步抑制粗纤维降解从而降低采食量。好饲料网
  2.3日粮脂肪对采食量的影响。饲粮脂肪含量提高,瘤胃纤维降解菌和蛋白降解菌附殖受影响,会干扰正常瘤胃的功能,大大降低反刍动物的采食量。反刍动物饲粮脂肪含量最高为10%左右。
  2.4日粮中性洗涤纤维对采食量的影响。中性洗涤纤维的含量和消化率是影响反刍动物采食量的重要因素。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组分的消化速率较慢,通常被认为是影响反刍动物的主要因子,且中性洗涤纤维的来源对其也有很大影响。日粮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可被用来确定干物质采食量的上限和下限。在饲喂高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日粮时,瘤胃充满程度直接限制干物质采食量;但在饲喂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日粮时,能量采食量的反馈抑制作用会限制干物质采食量。Allen(2000)总结了15项研究结果后指出,当日粮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高于25%时,随中性洗涤纤维水平的提高,干物质采食量总体上趋于下降。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的来源也影响干物质采食量。
  2.5日粮矿物质对采食量的影响。铜、铁和钴缺乏缺乏所引起的贫血症会导致采食严重下降。钙、锰、碘和铁过量同样会影响动物的食欲。夏季热应激易导致体液电解质大量流失,此时应通过日粮或饮水添加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缓解应激,提高采食量。
  2.6饮水对采食量的影响。缺水可导致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充足清洁的饮水是保持高采食量的前提。热应激条件下降低饮水温度,同样能提高采食量。
  3、提高反刍动物干物质采食量措施
  3.1粗饲料进行适当的切短或粉碎等加工调制,改善其质地和适口性,提高可消化性,促进采食。饲喂切短或粉碎的粗饲料,采食时间缩短,采食速度加快,采食量就增加。粉碎的粗饲料可不经过咀嚼就通过瘤胃,使采食量大幅度提高(50%~100%)。粗饲料质量越差,这种提高幅度就越大。虽然粉碎加工能增加采食量,但过度加工就会缩短饲料在瘤胃内的停留时问,常引起粗纤维的消化率下降,此外,粉碎加工将加速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的生成,增加丙酸的含量,减少反刍次数,引起瘤胃pH值下降。所以粉碎粗饲料应作为颗粒成型处理或化学处理的前处理。劣质秸秆饲料经粉碎后浸泡或添加尿素则消化率提高,采食量增加。化学方法和微生物处理在粗饲料中应用较多,如秸秆氨化、青贮和微贮等。氨化、青贮和微贮时都要严格操作规程,用前搞好品质鉴定,避免因质量变异而影响反刍动物采食。
  3.2调整合理日粮粗料与精料比例。在反刍动物饲养实践中,精饲料与粗饲料间互作效应的表现最为突出,因此保持合理的精粗料比例,才有利于反刍动物采食。日粮精粗比不同则其消化率不同,食糜通过瘤胃和消化道的速率改变,从而影响干物质进食量(Allen,1996)。在精粗比为0:100到10:90的日粮中,随着谷物精料的加入,粗饲料干物质进食量将会增加。但谷物精料的比例从10%进一步增加到70%,粗料干物质进食量反而随着精料的增加下降。
  3.3保证饲料的适口性。保证采食是营养发挥作用的前提,而只有饲料可口,反刍动物才愿采食。因此保证饲料良好的适口性至关重要。在饲料中加入糖蜜等物质可中和和改变不良气味,消除因原料和配方变化引起的应激反映,从而提高采食量。另外可添加调味剂掩盖原料本身的适口性问题,常用的饲料调味剂有甜味剂和香味剂(青草香、黄豆香),均可调控反刍动物的采食活动,提高生产性能。
  3.4调整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改善其消化机能。反刍动物由于具有瘤胃结构,微生物消化占有重要地位,特别表现在对粗饲料的消化上。对反刍动物而言,除了上述营养措施外,调适瘤胃内环境,改善其消化机能,同样可促进采食,如通过补充能量营养和含氮物质,使采食秸秆的家畜瘤胃中乙酸与丙酸比例降低,提高丙酸比例,给瘤胃创造葡萄糖再生的环境;补充过瘤胃蛋白,提高秸秆日粮中进入反刍动物小肠的蛋白质和有效氨基酸水平,改善瘤胃壁吸收养分的平衡;补充谷物饲料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提高微生物活力。通过以上措施,对瘤胃内环境条件进行合理调控,可极大地激发微生物活性,提高粗饲料的采食量和利用率。
  总之,干物质采食量是反刍动物健康、生产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量化的基础,也是科学配制反刍动物日粮的前提,在实际生产中应综合考虑各项营养手段,科学配制反刍动物日粮,并利用其他可行措施,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动物采食量,发挥其应有潜力,以期获取最大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