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阳光,一望无垠的绿色草场,47岁的张仁武和邵闻站在一排足有六七米高的草垛旁,脸上绽放着欣慰的笑容。在他们身后,是一个有数十年历史的美国犹他州著名农场——艾斯克兰迪农场。13万亩的优质农场,此刻绿草葱茏,连空气中都充满了苜蓿草的清香。
一年前,这家农场还属于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此刻,农场已在这对大学同学的名下。农场里种植的所有苜蓿草只销往中国。“要有好奶,必须先有好草。现在中国草不够,我们就到美国种。”和各种草打了数十年交道的张仁武一语道出了“天机”。“三聚氰胺事件”后,张仁武是第一个到美国买下农场种植苜蓿草的中国人。
苜蓿草粗蛋白含量高
在和各种草打了数十年交道的张仁武看来,苜蓿草,这种貌似普通的绿叶草,就是一个宝贝。“可以说,对中国奶业来说,苜蓿草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张仁武指着农场内一大片绿油油的苜蓿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所有人都知道,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但很多人不知道,真正的优质奶牛必须吃优质的粗饲料。而粗饲料中,紫花苜蓿草粗蛋白含量高达20%以上,是奶牛的最佳选择,这已是全球养殖业所公认的。”
张仁武是北京市绿田园生态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对于奶牛业他如数家珍:“牛是反刍动物,吃的日粮60%必须是粗饲料,如果玉米、大豆等精饲料比例超过50%,将会影响牛的反刍机能,从而影响牛的生长、产奶量以及生产性能。”而目前国内采用“农作物秸秆+精饲料”的饲养模式已经达到了极限。“简单说,粗饲料,尤其是苜蓿草这样高端粗饲料的缺乏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上世纪80年代,张仁武从山东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一直在和草、奶牛打交道。对于苜蓿草的重要性,张仁武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普通农户用秸秆养牛一年,一头奶牛产奶只有3吨~5吨,而目前国内最好的规模化养殖场,使用苜蓿草等优质粗饲料后,一头奶牛的年产奶量超过11吨,这就是苜蓿草的价值所在。”
赴美国买农场专门种草
对中国奶业来说,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无疑是一次行业地震,至今留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阴影仍未彻底散去。而正是那次事件,让张仁武下定决心,到美国买农场,专门种植苜蓿草。
“真正要提高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只能从源头着手,让奶牛食用高蛋白的粗饲料。”张仁武说,“国内大量土地都用来种植粮食作物,像苜蓿草这样的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很少,产量难以满足国内各大乳企的需求。”
根据公开的数据显示,美国年产苜蓿草700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3以上。苜蓿草是排名小麦、玉米、大豆之后的美国第四大农作物,规模化种植和管理经验世界领先。“为什么美国从来没听说牛奶质量有问题,就是因为他们的饲料质量非常好,奶牛产奶率、牛奶品质有很好的保障。”
事实上,除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国家都是苜蓿草种植大国,畜牧业也极为发达。张仁武之所以最后选择在美国收购农场,也经过了多年的详细考察和市场调研。“我们经过5年~6年的调查发现,到美国种植苜蓿草比国内有巨大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成本和海运费成本低。由于国内出口到美国货物多,而美国回国空箱子多,所以海运费低,1吨苜蓿草运回国的运费只有15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100元。而国内运输从天津到北京每吨就要120元,如果从内蒙古运到广东,每吨运费要上千元。”
精心准备成为收购范例
到美国买农场种草,这是一个超出大多数人想象的海外闯荡的故事。但下定决心的张仁武,在已经移民美国的大学同学邵闻的帮助下,成功收购了艾斯克兰迪农场,这一收购行动被美国同行称为“收购范例”。“我们不打无准备之仗,为了收购这家农场,前期准备有好几年。我们之前从美国进口苜蓿草,这家农场就是我们的供应商。”
在艾克斯兰迪农场办公室内,一张卫星拍摄的照片格外醒目。照片上,犹他州著名的绿河正好绕了一个巨大的N型,蜿蜒经过艾斯克兰迪农场,17个深色的喷灌圈嵌在土黄色的大地上,宛如一幅艺术作品般震撼。一手包办谈判收购过程的邵闻很感慨:“这么大的优质农场,我们花了近千万美元,这个价格在国内是无法想象的。”
最让邵闻和张仁武满意的是,艾斯克兰迪农场拥有旁边每秒40立方英尺的绿河水权,这让农场基本上可以确保旱涝保收。“国内很多人打算到美国买地,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这块地有没有水权,如果没有水权,等于一块废地。”根据美国一家银行给出的第三方评估,光农场的水权价值就达1亿美元。
到异国他乡经营农场,也让张仁武感受到了美国农业机械化种植的强大实力。“我们农场配套设施非常完善,各种机械设备有几十种,这么大面积的农场,就算再忙的收割季节,也只需要5个人。”除了保留前任农场主雇用的4名员工外,张仁武还从北京公司派了一名员工前往。“最主要的就是学习,看人家是怎么运作一家大型农场。国内要经营同样大小的农场,最起码要200人。”
笔者采访时正碰到工人将收割捆扎好的苜蓿草运往加工厂。在专用机械设备的捆扎下,数十吨苜蓿草十几分钟就捆扎、装车完毕。而国内由于缺乏设备,完成这些工序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还要花费10多倍的时间。这些已经打好捆的优质苜蓿草一个月内就可以运到北京。邵闻说:“每个喷灌圈的草质量不一样,我们每批都会取样,送到USDA认可的实验室进行分析。客户要什么级别的草,我们随时可以提供。目前我们已经运回国内1万吨草,反映极好,产品供不应求。” 徐东海
把苜蓿草当做战略物资
如何提高乳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在张仁武看来,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苜蓿草等精粗饲料的产量。“中国有多少苜蓿草,就决定养多少牛,继而决定中国人是否能喝得上好牛奶。”而到美国种植苜蓿草再返销国内,就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2008年以前,围绕如何提高中国牛奶品质,业内有两种观点,一是发展秸秆畜牧业,二是发展优质粗饲料畜牧业,但自从“三聚氰胺事件”后,前者的声音明显削弱。“未来,苜蓿草将供不应求,应该。”张仁武算了一笔账,“美国有3亿人,需要7000万吨苜蓿草,中国有13亿人,现在仅能提供优质苜蓿草十几万吨,这个缺口有多大,看数字就知道了。”张仁武坦言,目前困扰国内行业发展最大的因素还是饲料和环境。“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国内没那么多好草。”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仁武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中国的草业发展需要竞争,中国的奶业需要专业化分工,中国奶业的出路可能就在这些草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