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正当市场因涨涨不休的猪价而产生忧虑时,近两周来,疯狂猪价渐渐“哑火”。
眼看春节旺季临近,猪价跌落是否意味着周期下行拐点已至?在前期众多行业企业宣布圈地布局后,国内生猪产能是否已得到有效补充?
近日,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对生猪行业多家龙头上市公司负责人及行业分析人士采访获悉,目前国内生猪产能出现了一定程度恢复,但由于生猪养殖仍需时日,周期拐点或要等明年下半年才有望出现。不过,前期生猪价格过快上涨已导致市场需求乏力,后期大众消费或难再支撑肉价大幅上涨。
高位猪价现大幅跌落
经历10月疯狂上涨后,国内生猪价格突然哑火。
“目前国内猪价较一周前的38元/公斤以上价位累计下跌3元/公斤,较10月末40.4元/公斤的阶段性高点已累计下跌超5元/公斤。”搜猪网分析师冯永辉称,国内猪价已持续下跌半个月之久,当前北方多省已跌至34元/公斤以下。随着南北价差再次加大,北方低价猪源流入增多,叠加冻品库存入市冲击,南方高价区也出现不同程度陆续走跌,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猪价从上周的42~43元/公斤跌至当前的38~39元/公斤水平,前期最高价的广东已持续回落至40元/公斤左右。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发布的国内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监测周报显示,2019年第44周(10月28日~11月1日),16省(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52.93元,环比跌0.9%。这是国内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自8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跌。2019年第45周(11月4日~11月8日),猪肉价格不但连续环比下跌,且跌幅有所扩大,16省(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51.01元,环比跌3.6%。
每年春节都是猪肉消费旺季。如今年关临近,猪价为何不涨反跌?
“近段时间国内生猪价格下跌,主要是终端消费不佳所致。由于前期猪价上涨过猛,但市场肉价却没能跟上上涨步伐,体现出终端对于高肉价的抵触情绪。此外,进入冬季后,由于北方天气寒冷,猪很容易在冷应激的环境下出现呼吸道类疾病或肠道疾病,这些常见病也会造成生猪死亡率提高。因此近期东北部分地区猪病高发,养殖户也提高了生猪出栏速度,因此造成局部性下跌。”冯永辉分析,市场前期存在人为炒作或也是近期价格下行的主因。前期猪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中,市场有人为的生猪押栏、猪肉囤货情况,该出的猪和该卖的肉没有推向市场。在当下价格上涨乏力后,这些猪和肉开始集中出货,造成市场一度供应量增长,价格下滑。
近期从国家到地方对于猪肉保供政策的相继出台,也成功为猪价“降温”。
据记者梳理,仅今年9月,国家各相关部门就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保供稳价相关举措十余次。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猪肉达132.6万吨,同比大幅增加43.6%。
11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落实好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继续多措并举恢复生猪生产,深入清理各地不合理禁养规定,利用北方玉米丰收等条件更好保障南方养猪大省饲料供应,发挥好储备调节作用,促进禽肉、牛羊肉等生产,确保市场供应,规范市场秩序,遏制部分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势头。
生猪产能缓慢恢复
在今年猪价持续上行的过程中,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相继公告扩产,上演了一系列跑马圈地的大戏。
那么,国内生猪市场11月遇冷,是否也与供应端产能恢复相关?
“目前国内生猪供给端产能恢复不明显,也不可能那么快。”温氏股份董秘梅锦方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前期已有众多公司布局产能,但到具体落地还是会有时间差,基本在供给端看到时效需要到明年。“今年这个时候出栏的猪,都是在上半年投的苗,年初怀孕的母猪。”
对于今年公告新设的产能,牧原股份董秘秦军也对记者表示,虽然已成立子公司,但从建设到提供产能仍需一段时间,相关产能应会在明年下半年甚至后年才能形成。
他表示,近几个月国内能繁母猪数据仍维持下降态势,所以各家补充的产能短期不会对猪价形成大的影响。当前市场供需差异依然较大,“缺猪”现象仍旧明显。
唐人神董秘孙双胜表示,一般完全新建的产能,要将近两年才能显效。前期公司公告的生猪养殖项目目前也都在建设中,仅建厂就需要七八个月,养殖到出栏还要一年半才能实现。
卓创生猪分析师张莉莉也称,生猪市场目前供应端缺口仍难补足。猪都有生长周期,没有到那个时间,怎样都补不回来。目前市场上的生猪,都是10~12个月前的投苗。
“统计数据看,东北、山东、河北、山西一带母猪产能有一定恢复,但并不明显。上市公司前期密集布局的产能会对市场供应恢复有一定积极作用,但目前影响仍不是太大。”张莉莉表示。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内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人士向记者坦言,虽然公司目标是要做大,但因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扩张速度不会那么快。“实际很多上市公司扩产落地的情况也不好,很多比年初预期的还要低一点。因为疫情的影响,行业龙头的两个企业都调低了年度出栏目标,这也是很客观的做法。”他认为,近期市场价格有一定程度下滑,其实并不是生猪供应发生了逆转性的改变,国内生猪产能不会那么快恢复。价格回调只是因为前期价格过高,冻肉放出对市场供应产生改善。此外,价格过高也会一定程度影响需求,消费者吃肉的愿望也会下降。
的确,温氏股份今年1~9月的商品肉猪销量为1553万头,同比下降4%。其中,9月销量为88.8万头,同比大降58.6%。早在今年4月该公司就调低了今年的生猪出栏目标,从年初的2750万头调至“力争不低于2018年”,即约2230万头。
在2018年年报中曾计划在2019年出栏生猪1300万~1500万头的牧原股份,今年9月公告下调了年度出栏计划,预计生猪出栏量区间为1000万~1100万头。
在2018年年报中预计2019年生猪出栏量达到650万~800万头的正邦科技,也在10月披露将全年出栏量预期调低至550万头至600万头。
因为留种需要,包括天邦股份、唐人神、傲农生物在内的生猪养殖企业10月销量均出现下降。
“生猪销售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为现有猪场提升产能及后续新投产猪场引种需要,公司主动提高留种比例,增加后备母猪培育数量,减少仔猪和种猪销售数量。”上述不具名人士称,提高留种比例是目前行业企业普遍做法,今年以来,母猪苗价格持续走高。以前7公斤左右的仔猪售价都在三四百元,而目前一头仔猪的价格已高达2000元。在本轮猪周期下,企业主动提高留种比例,是为确保明年完成既定目标。
拐点未至但大涨难续
生猪养殖龙头上市公司及分析师均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当前谈本轮猪周期的下行拐点还为时尚早。
“前段时间价格冲得太高,所以会有一定回落。近期猪价下行只是正常的调整,不是拐点。”梅锦方称,现在市场关键是母猪缺口依然很大。原来国内每年七个亿的生猪产能,需要3000万头母猪供给,目前存栏母猪只有1000多万头。即使当下提高投苗量,最快也要到明年下半年才会逐步增加出栏。所以,明年上半年市场生猪供应量肯定依然不足,要到明年下半年供给才会有所好转。市场完全恢复正常还没有时间表。
“母猪就像机器设备,没有设备就没办法生产产品。”孙双胜称,目前生猪产能恢复的最大问题还是在于母猪。现在市场上母猪存栏一下子很难补充到位。很多行业人士分析,这轮周期上涨行情至少要维持两到三年。
秦军也认为,当前国内能繁母猪数据每月依然是下降趋势,因此明年生猪市场供应形势是比较严峻的,猪肉价格很可能会维持在高位。
10月12日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9月生猪存栏环比下降3%,同比减少41.1%;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2.8%,同比减少38.9%。此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的8月数据显示,生猪存栏环比下降9.8%,同比减少38.7%;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9.1%,同比减少37.4%。
“虽然与同期相比,8月、9月生猪、能繁母猪数量降幅都在40%左右,但9月的生猪、能繁母猪数量较8月稳定了许多,主要是因非洲猪瘟疫情有所放缓,同时,为响应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的多项扶持政策措施,各地区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意愿也在逐渐增强。”冯永辉认为,本轮周期性高价要持续到明年下半年的预期依然没有改变。目前补上来的猪能够顺利存活的话,明年七八月份才可能出现价格周期性下跌,不过这一拐点预期也是建立在今冬到明年春季疫情不会大面积复发、生猪存活率较高的前提下。
虽然短期内国内生猪出现周期性下滑的可能性不大,但再度出现过快过猛上涨的可能性也较小。
“两周之前猪价破40元/公斤后,仅维持了不到一周,这种顶部的感觉是很明显的。”冯永辉表示,10月份过快上涨的猪肉价格,已经让终端的农贸、商超猪肉的出货量大幅下降。猪肉价格过高后,终端消费需求难以支撑,所以可以判断猪肉价格很难再保持之前的上涨趋势。虽然40元/公斤的价格关键位有可能还会达到,但是要突破这一价位再向上涨的空间不大。
“后期市场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生猪价格持续过高后,消费者可能会改吃其他肉制品,市场猪肉消费总量可能会减少,达到另一种平衡。”梅锦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