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河企业家俱乐部成员参观团在双汇集团参观。
双汇集团,开创中国肉类品牌;
双汇集团,亚洲大型的肉类加工基地;
双汇集团,我国首批命名的重点龙头企业;
回顾双汇集团走过的路,是一条辉煌之路,也是一条充满荆棘与坎坷的崎岖之路。双汇集团20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高高筑起食品质量安全的铜墙铁壁,为“上帝”制造出放心安全食品,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双汇集团原来是一个资不抵债的小型国有企业。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年产值由几百万元到2012年突破500亿元大关,一跃成为亚洲大型肉类加工基地,力争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肉王”。双汇用“诚信立企、德行天下”的企业精神感召天下,精心制造出一个个知名品牌。双汇集团的众多食品,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的依赖。据权威部门调查,双汇食品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60%以上,其地位令人尊崇。
食品安全大如天。对一个企业来说,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甚至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2011年3月15日,是双汇集团全体职工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个产品质量事件,对双汇品牌声誉造成了极大伤害,也给双汇全体员工上了一堂深刻、代价巨大的安全课。对双汇集团来说,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考验,也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3.15”事件尽管已经过去一年多,但对双汇广大干部职工来说,仍记忆犹新,难以忘怀。“3.15”事件,成为双汇集团每一位员工挥之不去的永远的痛。
针对这场震惊全球的“3.15”事件,双汇集团不推诿、不抱怨,把批评当帮助,把3月15日定为“食品安全警示教育日”,决心大打一场狠抓食品质量安全的人民战争。
去年“3.15”,双汇集团为确保食品安全,进一步完善了内控体系,制定了索证制、索赔制,对供应不安全生猪和原辅料的客户及厂家,进行索赔并追究法律责任,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
从去年3月16日起,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双汇集团不惜成本,不计代价,实施生猪屠宰在线头头检验,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在行业内引起了很大震动。
他们还引进第三方监督监测机构,公开透明,深得消费者信任。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是国际上享有盛誉、中国最大的跨国检验认证机构,双汇集团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签订了食品安全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对双汇集团的产品质量、食品安全和内控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第三方监督审核和检测检验,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食品安全路子。
开放式办工厂,透明化办企业,一直是双汇的办厂理念。双汇集团欢迎各界朋友进厂参观,与生产现场零距离接触,扩大生产透明度,让消费者和媒体切身感受到双汇产品的质量保证,看到一个真实的双汇。截至目前,双汇共邀请和接待消费者、媒体记者2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效果。
设立食品安全警示教育日,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警钟长鸣。双汇集团决定把每年的3月15日确定为“食品安全警示教育日”,并成立“双汇集团食品安全监督委员会”,邀请肉类行业、食品行业、新闻媒体、政府监管部门等外部专家,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设立举报制度,彻查、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责任者。双汇集团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
董事长万隆对笔者说:“批评也是帮助,会让企业更健康、更强大,双汇感谢媒体的帮助。虽然我们已经走出这场风波,但今后食品安全永远是我们的生命线,永远是我们全体员工高度关注的焦点,要切实抓质量、保安全,走出一条安全规模型发展的新路子。不论任何时间,凡是遇到安全问题,决不让步。”
2012年上海食品博览会上,双汇展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图为参观者在双汇展厅品尝双汇食品。
5月16日,第十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开幕后,中国食品工业经济运行信息发布暨高峰论坛在漯河大剧院举行,参加食博会的众多食品经济学者、专家和知名企业高管,与在场的1000多位观众一起,分享了中国食品产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嘉宾对话环节,在央视主持人陈伟鸿的主持下,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必琳与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北京汇源饮料食品公司董事长朱新礼、美国玛氏公司亚洲总裁李宇围绕“新机遇、新模式、新发展”这一主题,就形式与机遇、安全与责任、创新与发展三方面,进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对话。
与会专家和企业高管围绕“食”字展开精彩解读。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将“食”分为人和良。他说:“这个食字,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一个良字。我想食品工业就是道德工业、良心工业。作为肉类加工企业,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义不容辞。我们一定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一席话,语惊四座,这些话语朴实无华、语重心长,道出了这位中国肉类品牌领航人和全体双汇人的共同心声。
国家对食品工业的每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对于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一个人也好,一个企业也罢,面对重大调整,如果没有对策,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企业就会迎来艳阳天。
双汇集团始终把为13亿国人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食品视为自己的责任,以诚信为根,并把根深深扎在消费者心中。
《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产业布局上的重大调整,为双汇大发展又一次提供了良机。《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不再新建生猪年屠宰20万头以下的企业,限制年生产加工3000吨以下的西式肉制品加工企业。这将使大批不具备资质和技术条件的私屠乱宰退出市场,为双汇集团等大型食品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食品行业的门坎的提高,有利于大企业的发展和肉类工业的整合。
双汇集团根据《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产业布局,立即组织对其要求的落实。2011年12月10日,南昌双汇正式投产,总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约31公顷,年屠宰生猪能力200万头,年产生产肉制品13万吨,年销售收入50亿元,可解决3000到4000人就业,带动20万农户生猪养殖。郑州双汇、芜湖双汇、南宁双汇也在建设之中,预计2012年底前陆续投产后,将大大提升双汇集团的食品加工能力,大大降低物流环节的成本,为双汇集团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双汇还在国内现有肉类加工技术上实现了创新。南昌双汇和即将投产的郑州双汇,率先实现了主要设备机器人屠宰,一举改写了中国千百年来人工屠宰生猪的历史,实现了8项屠宰工艺技术重大创新、12项国内领先技术,这些技术设备在国际上也属于一流水平。
大力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应该理解为双汇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步骤。对此,董事长万隆明确表示,双汇集团要完成三个转变:一是产品由高、中、低档全覆盖向中高档转变,这是调整结构需要逐步实现的;二是由过去速度效益型向安全规模型转变,今后我们做企业,首先是安全,但规模不能忽视,规模也是竞争力;三是把双汇发展这个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把双汇集团做成控股公司、国际化公司,使双汇发展向国内专业化大而强转变,使双汇集团由中国企业向国际化大公司转变,使双汇的产品质量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品牌国际化,全面走向国际,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双汇,使双汇成为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肉类供应商。到“十二五”末,肉类总产量将达到600万吨,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经历过寒冬料峭,双汇将在董事长万隆的带领下,迎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