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一项标准能改变历史,许多人可能会表示怀疑,然而,一项标准改变了上千年的传统工艺,却是最近发生的事实。日前,皮蛋新国家标准通过专家审定,有望明年实施。届时,所有的皮蛋都得采用无铅加工工艺,否则不准上市销售。据悉,这项新修订国家标准已经商务部、卫生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专家审定并通过,新标准写入了皮蛋在流通中的产品召回,补充了皮蛋储存、运输条件等要求,同时对汞、镉、铬的含量也进行了限量规定。 众所周知,这些年来在各地食品质量抽查中,不合格皮蛋总是榜上有名,据蛋制品行业分析及政策研究报告分析了解,皮蛋类产品的不合格项主要为铅含量和食品标签(未标注净含量)。一些小作坊式的企业依然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皮蛋,他们一般会在泡制料液中加入0.2%-0.4%的氧化铅,这样可以保证使皮蛋成熟后,仍可在料液中长时间地浸泡,而不出现已凝固蛋白再液化的现象,保持着松花蛋的全部特征。但使用铅为原料,容易造成皮蛋中大量铅残留。旧标准规定皮蛋中铅含量不得超过2毫克/千克,而有些劣质皮蛋的铅含量却高达22毫克/千克,大大超出国家卫生标准。经常食用含铅量高的产品,造成铅在人体中的蓄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肾脏等产生危害,特别对儿童的认知和行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因而,从对人民群众健康负责的高度讲,这个皮蛋标准的出台称得上恰逢其时。 参与修订皮蛋国家标准的相关人士透露,新标准改传统的含铅加工工艺为无铅加工工艺,对皮蛋的含铅量作出了严格要求,含铅量不能大于0.5毫克/千克,这一含量比现行的《蛋制品卫生标准》中要求的皮蛋铅含量2毫克/千克降低了不少。据介绍,新标准实施后,传统工艺的皮蛋将不再被允许上市销售。调研发现,现在市场上的皮蛋种类很多,价格多在1元到2元之间,执行的标准也各不相同。有一些皮蛋是无铅工艺的,有的还是传统工艺的。某超市售货员坦言,无铅的皮蛋卖得相对较好。显然,消费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也促进了皮蛋标准的诞生。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专家称,采用无铅工艺生产的皮蛋不是不含铅,只是不人为地添加铅化合物,铅含量相对少些,因为在鲜蛋、空气、水、土壤中均含有少量的铅,铅含量在0.5毫克/千克内的皮蛋是安全的,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 群众消费没有小事,皮蛋标准不可小觑。就像前不久湖北出台的热干面标准以及河北出台的油条标准,这些标准虽则小,影响却非常之大。这是因为,皮蛋、油条、热干面都是大众食品。譬如具有百年历史的武汉热干面,由于一直无标准可循,近年来其产品质量呈下滑趋势,武汉市民多有反映。针对这种现象,湖北省质监部门今年完成了《热干面》地方标准的编制。据介绍,此项地方标准首次对热干面的定义以及面条、芝麻酱、酱油等主、作料的数量、种类、质量卫生标准,从理化指标和感官两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标准的编制发布,将对保护地方品牌热干面的质量提供技术依据,对指导热干面的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监管,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假如我们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用标准将种种“小事”规范好,使得相关商家认识到“小处不可随便”的道理,那么许多看上去挺麻烦的“大事”也自然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