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当前经营基本状况
1、牧场规模特点
主要特点是:分散、规模小,南北差异大。全国奶农户及大型牧场总数大约在250——280万户,且80%左右分布在北方,每场户的平均养殖规模大约5头左右。尤其在北方,100头存栏规模以上的场(户)还不到15%;南方的广东、福建、上海等这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经营规模程度比内地地区要大得多,广州市的每场(户)平均养殖规模头数是295头,这一规模水平与国外的家庭式牧场的规模已相近。
2、牧场性质或投资主体多元化
成分主要包括有;民营、国营、外资、中外合资合作、股份联营、合作经营等多种类型。
3、基本经营模式
(1)自建自养,独立经营;(2)小区集约式(奶农社);(3)乳品企业投资自办经营;(4)股份制合作经营;(5)第三方或乳品企业投资建场,奶农牵牛进场租赁形式经营;(6)托管经营形式。
4、奶源销售渠道或方式
(1)自产自销(甚至是零售鲜卖);(2)交售给收奶站;(3)搭档相邻牛场或他人代售;(4)直接交售给乳品厂(又叫做一站式或订单牧场)。
5、缺乏奶价定价话语权
目前,全国整个奶牛养殖业还是买方市场,奶价还是乳品厂说了算并牢牢掌握着议价的主动权。
6、投资大回收期长风险高效益微
目前的奶牛养殖业的利润,在整个奶业产业链的利润分配中,它只是处在倒金字塔利润结构的最底层,所获利润为最小者。目前整个乳品行业的平均利润点大约在5%——6%左右,而养牛业的平均利润会比这个还要低。
奶牛场所需面对的工作事务对象
牧场实际上是一个小社会的窗口。牧场的经营者,他的工作对象并不完全是唯一的奶牛,而他所需接触的工作事务对象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其中包括:
1、牧场内的员工;2、各级的兽医、检疫防疫部门;3、各级的政府农业畜牧、环保、国土规划、工商等管理部门;4、饲料供应商;5、兽药及其他投入品供应商;6、机械设备供应商;7、种公牛站冷冻精液生产供应商;8、收奶站或牛奶交售的乳品企业。
实质上一个牧场的经营者,他不单只是一个管理者,一个生意人,一个小老板;他更是一个公关者,一个协调者,一个众多管理部门的聚焦者。
牧场的内部组织架构
为保证牧场的日常正常运作,每一个牧场不论其规模大小都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和运用某种的运作模式或结构架构来使之运行。其结构架构一般以养殖过程的业务环节而设定,若以500——1000头中型牧场为例,其中大致包括设有:场长及场办公室、资料统计与生产部、后勤行政人事部、财务部、饲料组、兽医组、配种繁殖组、饲养管理组、挤奶组、修蹄班、电力与设备维修班等。各部门按自己的分工职能按部就班有序地组织生产,并实行场长负责制。但对中小型牧场而言,场内的组织架构并不那么规范和完善。一个小型牧场的场长,手下统领的就是那么十个、八个人,而他自己是一个生产指挥者,同时又是一个饲料采购员,甚至他还是本牧场的一个小老板经营者,集多职能多元身份于一身。相对来说,大型牧场,特别是一些外资、中外合资、国营、或大乳企开办的规模牧场,由于内部组织结构设置较有条理和配置得当,牧场的经营运作也较畅顺,牧场的管理水平、劳动效率和人均饲养牛头数也较高。
牧场存在的问题
牧场经营,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概括有如下几个方面:
1、北方散养农户及小型牧场,扩群扩大规模缺资金;广州的一些200——600头存栏规模的民营牧场,想扩大规模也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例如,燕都奶牛场、燕龙奶牛场本身已自建好的牛舍,目前仍空置400——600多头牛位在空栏。
2、北方的散养农户实行小区集中养殖后,牛场的管理混乱,“三统一”难于执行。
3、奶价受压和不稳定,议价主动权不在卖方。
4、饲料价格变化大,持续高涨不下,造成养殖成本过重和收益低微。广州的鲜玉米秸秆年初时的售价才170元/吨,而近期已涨至220元/吨;湿鲜啤酒渣去年底的售价是280元/吨,而现价已升至340元/吨;玉米年初售价是1900元/吨,现价是2300元/吨;豆粕去年售价是3000元/吨,现售价涨至3600元/吨。按去年广州地区每吨牛奶的饲料成本为3500元,而今年的饲料成本已上升至3700——3800元/吨。
5、牧场“三废”处理,环保压力大。牛场的牛尿牛粪污水废渣的处理,以及牛打嗝和放屁排出产生的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净化,都是牧场一件十分头痛的事情。
6、用地受阻。由于城市建设和工业项目发展快速,留作可供奶牛养殖的用地十分有限。一些近市郊的牛场搬迁异地发展或现有牛场扩大规模找不到用地,广州95%的牧场缺乏牧草种植基地。
7、牧场工人工资逐年上涨,支付劳力成本加重,且聘请不到、留不住工人的事时有发生,牧场的兽医师、配种员、修蹄工等技术人员更为奇缺和难找。
8、流动资金不足,资金压力大,牧场残旧落伍的挤奶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换代,三聚氰胺、抗生素等检测设备缺钱购置,奶源产品质量自检自控能力低。当遇乳品企业较长时间拖欠奶款时(有些企业拖欠奶农数百万元长达半年之久),牧场容易陷入困境。
如何经营好牧场及其对策
经营牧场也是一门学问。下面提供几点参考性意见:
1、选择好经营模式。对一些中小型牧场,建议尝试转型为股份合作制牧场,实行联盟整合经营,场长可在原股东中推选,也可聘请职业经理人(专业专职的场长或经理)担任。
2、与乳品加工厂建立稳固的可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不仅仅是贸易买卖的关系,且要有共坐一条船的双赢理念与襟怀。
3、能吸纳乳品厂加盟入股牧场最为上策,将牧场与乳品厂捆绑起来共担风险和分享利益。这是双赢的做法和很好的经营形式,合作者乳品企业可由此得到稳定和放心的优质奶源供应,牧业也解决了资金短缺和牛奶销售等问题,同时兼得合作方在管理与技术上的支持。
4、需建立或拥有一定面积的牧草种植生产基地,或与牧草种植大户联手合作,实行互惠,以保证牧草饲料的稳定而有效的供应,并尽量降低饲料成本。
5、找出双方奶价的平衡点,合理议定收奶价格。
6、合理提供喂料,讲究奶牛营养平衡,不少喂不多喂,以满足营养需求和不浪费饲料为原则。给牛吃最好的饲料,给牛“吃住睡拉” 最舒适的环境,奶牛才会给牧场最大的回报,多产奶。
7、加强饲养管理并做到分解和细化到每一个岗位,多使用科技手段技术养牛。
8、 要做好两个“善待”工作,一是要善待牧场员工,二是要善待牛。不善待员工,他就会工作不认真,随意打骂牛只,浪费你的饲料,观察牛发情及配种不及时,疾病不积极预防,场内卫生不洁等,甚至被得罪的个别员工,还将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报复行为,不但使牛场直接带来经济损失,且还将会增加牧场用品消耗及成本。不善待奶牛,不给好饲料牧草饲喂,营养供给不足,或经常处于应激之中,经常打骂它惊动它,不改善或提高奶牛福利等,奶牛都不会给牧场高回报。
9、牧场智能化程度低,劳动强度高,劳动力效率低。
须特别提出的几个探讨问题
1、如实行联营股份制的牧场,最好能聘请职业场长实行日常管理,重大投资与运营决策,股东之间须事前统一认识,任何牧场事务须多沟通,求共识,或一方学会放弃与让步,甚至是妥协。广州燕龙在体制创新上曾做出好的开头,但最后还是各自分手而告终,这些经验教训要吸取和总结。燕都奶牛场的转型设想与做法倒是值得总结与借鉴。
2、倘若乳品企业加盟入股与奶牛场合作经营后,经营与管理的模式也值得探讨。建议乳品企业厂方委派适当的管理人员(含技术指导或财经监督人员)进场共管,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财务投资人而已。这样对双方都是负责的行为,包括经营效益,经营风险,产品质量保障和重大经营决策的商定等,都是对任何一方尽责。当然,作为奶牛场的原先经营者,在处理与合作者关系以及对厂方提出的奶源质量要求和奶价的议定等方面时,都应该始终站在一个合伙人的角度去应对。不要发生一些忘恩负义过桥抽板的言行举措。即使一方因某原因需退出合作时,也应抱着好合好散和谐分手的心境去处理事态,又或者邀请第三方作出公证的裁决。
3、关于牧场技术人才及员工难聘请和养牛人第二代不愿意继承父业等这些问题,须引起行业的重视与研究。实施智能牧场经营将是一条可供选择的思路,智能化牧场经营,是解决劳动力缺乏的一种有效途径。也许这将会成为今后奶牛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希望现在的奶牛养殖者多一些危机思虑,多一些超前远景规划意识和多一点接受新生事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