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是以方便所领导的部门的成员,为所领导的部门的成员排忧解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保证它的所领导的部门的成员享有所有合法权益为存在目的的领导。这样的领导对部门和对社会都是有益的。
自从领导理论于1970年被格林利夫提出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处于研究的空白期,因为大多数学者仍然认为领导应该是高高在上,他们代表权力,他们应该属于被服务者,而不是服务他人。到了20世纪90年代,领导开始受到更多的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文章在前任学者的基础上讨论未来领导的发展趋势。
领导又称为仆人型领导,格林利夫于1970年在《做一个像仆人的领导者》一文中提出了领导的概念。格林利夫认为领导产生于服务,即领导者首先是一个服务者,他必须为整个团队服务,才会取得团队的信任,团队的成员才会愿意永久地跟随组织,领导的目标是和大家一起共同成长,而不是控制他人,他们从事任何事件的首要动机是为大多数人谋取利益。
领导首先是仆人,他怀有服务为先的意愿。他用威信与热情来鼓励他人,从而确立领导地位。他与那些为了想拥有特权和获得物质财富的以领导为先的领导者截然不同,对于那些以领导为先的领导者来说,在领导地位、威信以及影响力确立之后,或许才能够谈到服务。
领导为先和服务为先是领导哲学的两个极端,处于它们之间的,则是掺杂着的其他各式的人类特性。这两者的区别突显出领导关心的是服务,是他人的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领导的目的在于“使得他们的追随者变得更加健康、更加明智、更加自由、更加善于自我管理,更愿意把他们自身也变成一个服务者”。与此同时他们存在者一下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