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大学的时候,学校规定从学期开始到结束前一个月,每个班级都必须组织同学在清晨六点半出早操,其实出早操也就是大家到操场上跑上两圈,然而也就是这简单的早操,大家都不是十分情愿,更有部分同学坚持不下来。于是,为了控制好早操出勤率,每个班都由班长打考勤,每周一和周五都是集中站好队列点名。记得大学二年级的一个周五早晨,照例点完名后,我以一种高兴的口气宣布:下周还有一周就结束了(意思是说:再出一个星期的早操,这个学期就不用再出操了)。同学们听了后一片嘘声:哎呀,还有一个星期啊!到了周一,点完名后,我再次宣布:这是最后一个星期了。同学们“哇”的一片欢呼。这件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当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工作以后,由于对工作的投入和不懈努力,不到两年就得到领导的信任和重用,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接触到更多的管理工作,在日常安排工作任务的时候,由于表达得体而得到拥护或由于表达不当而引起不满是常有的事。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形,我都会忆起大学出早操的事。在接触到更深的管理理论的时候,特别是接触到管理心理学后,顿时感到眼前一亮:其实,这是一种基于心理暗示的领导技巧。由此,我想到这样一个命题:领导者如何使用权威。
(二)
权威,基本上有这样四种含义:第一、权力,威势;第二、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第三、统治,威慑;第四、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地位的人或事物。
之所以要谈领导者权威,是因为领导者是通过领导权力的行使而获得权威,领导者权威属于权威的第一种含义,它与通常说的“学术权威”、“医学权威”“某某泰斗”之类的属于第四种含义的权威是完全不同的内涵。我们知道,领导权威与领导者权力是分不开的,没有权力就没有威势,有了权力就有了威势。因此,我们谈领导者如何使用权威,其实是谈领导者如何使用权力的问题,通过权力的正确行使达到获得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这样一个目的,如若不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谈领导者权威就没什么意义。
(三)
我们再来看看社会学的论述:权威行动的作出,即权威的运用,是权力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权威的运用,众多个别行动者的行动被置于或保持在有秩序的状态中,或者被协调起来在合作中达到某一特定目标或某些普遍目标。达到行动的秩序或协调性的主要机制是:(1)交换;(2)共同利益;(3)团结一致——它来自相互间的感情、原始社区、信仰社区、市民社区;(4)权力——权力的影响、权威、强迫性控制。
从社会学关于权威运用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方式的论述,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理解:领导者如何使用权威,一方面是通过权力的影响和强迫性控制,另方面也可以通过交换、共同利益、团结一致等方式来使用权威。
(四)
上述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其实谈的都是一个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即领导者如何使用权威这个命题的不同角度的理论意义上的解释。那么,现实意义上,到底如何做呢?我认为领导者行使权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第一,权力的正确运用。通过命令来安排或联合下属的行动。这些命令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下属认为这些命令是合法的、正确的。这就要求,领导者作出工作安排和部署之前,必须充分考虑命令是否必要、安排部署的工作是否合理、命令下达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最恰当,等等。
第二,领导者人格魅力的影响。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的学识、知识,体现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公正、无私、任人唯贤,、率先垂范,他的活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力,他对人才的使用、培养、脱颖而出机制,他的管理能力、资源的整合能力和配置能力,还包括他的自我反省能力、改正错误的能力、修正自身行为的能力,他的决策能力、决断力,等等。
第三,领导艺术技巧的运用。包括与下属相处,必须坚持人人平等、分工不同的处世态度;发号施令不能高高在上,非紧急情况都要以平等协商的口吻进行;话语表达得体,充分考虑下属的心理感受;时常关心下属的个人成长、家庭等情况特别是困难情况;业余时间多与下属进行一些非正式沟通;等等。但是任何技巧的运用,都必须是发自内心而不是为了技巧而技巧。
第四,互换角度,设身处地。在行使权威的过程中,领导者往往会因为忽略下属的心理体会和内心感受,导致对下属的心理伤害,或者下属对自己的不满,从而导致工作目标的实现大打折扣。因此,领导者在使用权威的过程中,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下属着想,这样既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能够获得下属的支持和信任。
最后,领导权威的行使,还必须注重团队建设,强调团队整体和下属个体的结合,不论是成长和发展、利益分配还是工作分配,通过建立一致的目标引领下属团结在一起,实现组织的工作目标,这也是权威使用的目的。
当然,“领导者如何使用权威”这是一个涵盖面大、意义深远的命题,没有谁能穷究其中的奥妙,更何况一个学识能力有限的人在只言片语的谈论?只不过是自己学习的肤浅体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