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后市猪价不容乐观 调控扶持双管齐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采编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20 10:10:49  文章录入:zhaoxiao  责任编辑:zhaoxiao
      近期黄浦江死猪事件闹的沸沸扬扬,目前没有发生生猪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也没有死猪肉流入市场。但是,“死猪”事件多少也会影响到生猪市场。去年价格一直处于低位的生猪市场本想借今年春节的涨势迎来春天,但节后价格直线下降,进入3月以来更是很快跌破去年的最低点,让养殖者对生猪市场的后期走势多了些许担心与不安。

  猪价上涨昙花一现

  养殖场户苦不堪言

  年初,全国多地猪价直逼每公斤18元的历史高点,让苦熬了将近一年的养殖户喜上眉梢。

  在临近春节时随着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猪价仍会延续上涨势头,因此,许多养殖场户此时并没有急于抛售,盼望着春节前突破价格顶点后再售,以拔得新年头彩,弥补亏损。谁知,一月下旬至二月初临近春节还有半个多月时间,猪价却不升反降,很快跌破每公斤16元,以后随即进入下行通道,从此一蹶不振。猪价上涨“昙花一现”,使出栏一头肥猪少收入200多元的惜售场户不在少数。笔者曾经接触到一个养殖场,本应出栏的300余头肥猪仅仅待圈3天,损失6万余元,令场主欲哭无泪。

  全国猪市在2月底经过短暂的稳定后,于近期再次出现大幅下滑,目前已跌破了去年以来的最低点。3月初全国生猪均价为每公斤13.90元,近期已跌至13.50元左右。

  据北京水屯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目前猪肉批发价16.5元/公斤,月环比下降25%;去年同期价格为20.6元/公斤,同比下跌19.9%;新发地市场15日的数据也显示,猪肉价格月环比降幅很大;年同比降幅较大。

  严格处置死猪事件

  避免造成消费恐慌

  每年冬春之交是生猪疫病的高发时节,其对生猪市场走势影响很大。今春猪价不仅落至低谷,令猪粮比逼近盈亏平衡点,自繁自养头均盈利已进入亏损区间,而且全国多个地区发生生猪疫病,导致今年仔猪死亡率较高,单头仔猪养殖成本大幅飙升,对于养殖户来讲,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黄浦江上游漂浮着病死猪,更是渲染了悲哀的气氛。根据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发布的消息,经有关部门核查,确定这些死猪来自浙江省嘉兴地区。目前,检疫未发现人畜共患病原,黄浦江上游原水水质较为稳定,出厂水符合国家标准。经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已采集的漂浮死猪结果显示,这批病死猪或源于猪圆环病毒病,该病毒是一种近年来比较多发的猪传染性疫病,严重的会导致生猪死亡,但不属于人畜共患病。目前,也尚未发现来源不明生猪产品上市销售。

  黄浦江上游水域死猪漂浮事件发生后,农业部高度重视,并迅速派出调查组赴浙江、上海实地了解情况,督导、协调处置工作。同时,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防止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严格监督做好检疫不合格动物、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工作,严防病死动物进入市场,避免问题进一步发酵,造成消费恐慌,影响生产正常发展和市场供应。

  后市猪价不容乐观

  调控扶持双管齐下

  去年衰落了一年的养猪业,本以为今年或将迎来春天,没想到春节的短暂翘尾之后,猪价迅速下跌,目前自繁自养头均盈利已经进入亏损区间,近期猪粮比已经跌破5.5比1的中度亏损线,这表示目前生猪养殖对于养殖户来讲已经是亏本的买卖了。而对于后市而言,由于生猪产能依然过剩,猪价总体来说不容乐观。因此,加大调控、扶持力度,保护猪农利益,稳定市场供应,避免大起大落已成当务之急。

  业内人士分析,新年伊始猪价反弹远不是“猪周期”的卷土重来或拐点初显。从生产供给看,当前我国生猪存栏量以及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能繁母猪存栏量还在历史高位,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也无大幅上涨迹象,全国主产区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突发性疫情,所以至少在今年上半年,猪价总体仍呈弱势运行状态;从波动周期看,2011年10月以来,猪价总体处于下跌阶段,按43个月的波动周期估计,今年二季度后将逐步见底,下半年才有可能逐步企稳并进入上行通道。

  目前我国生猪产能过剩,整个产业链处于失衡状态,加之对进口难以有效管控,受制于市场与疫病方面的双重压力,将导致养殖风险不断加剧,养殖利润难以保证,一时很难走出过山车式的恶性循环怪圈。

  对此,专家建议,一是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化饲养;强化生猪防疫,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完善猪肉储备体系,加大政府收储力度,保证生猪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或波动。二是养殖户要根据市场规律,合理安排生产,把握好出栏节奏,不要急于抛售,规避风险并适当补栏,提高效益的预期,避免出现大跌之后再大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