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成第一大粮食品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3个粮食主产省(区)粮食产量合计为44610万吨,比2011年增产1188万吨,增长2.7%,增产量占全国总增产量的64.7%。从三大粮食品种看,2012年全国玉米产量20812万吨,增产1534万吨;稻谷产量20429万吨,增产328万吨;小麦产量12058万吨,增产318万吨。玉米产量超过稻谷产量383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
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尽管2012年玉米生产受到虫灾、大风倒伏等灾害影响,但玉米实际损失不大,东北地区增产超预期。以受灾相对较重的吉林为例,一是公主岭、榆树等地区倒伏玉米对最终产量造成的影响有限,部分秸秆折断的玉米灌浆不足,产量受损,但秸秆尚未折断的玉米基本未受影响。据统计,吉林因灾倒伏的玉米面积占种植面积25%左右,因倒伏造成的产量损失预计仅为3%~4%。二是考虑到前期玉米长势良好,未倒伏面积的增产和新增种植面积的增加,足以弥补倒伏产生的损失。
因此,预计东北4省区玉米产量增加917万吨左右,其中,黑龙江增产368万吨,吉林增产241万吨,辽宁增产40万吨,内蒙古增产268万吨。
2011年增产8.77%2009年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大幅攀升,农户玉米种植收益较高,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尤其是东北地区,农户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纷纷改种种植收益相对较高的玉米。
2011年我国玉米产量达19278万吨,较2010年增产1554万吨,增幅达到8.77%。其中,东北地区玉米产量为8007.2万吨,较2010年增产1062.6万吨;华北黄淮地区为6942.9万吨,较2010年增产393.2万吨。
尽管2011年玉米产量增幅较大,但在华北黄淮地区玉米收割及上市初期,河南、河北及山东等地出现连阴雨天气,导致玉米上市延迟,且玉米霉变大幅增加,品质明显下降。
受华北黄淮玉米品质下降影响,不仅南方销区,就连山东、河南、河北等地的饲料企业最终都大量弃用华北黄淮产玉米,转而采购东北玉米及小麦作为饲料原料,饲料用玉米市场呈供应偏紧局面。
消费需求刚性增长
2012年我国玉米国内消费量达到18735万吨,较2011年增加935万吨,增幅为5.25%。其中,饲料消费量为11300万吨,较2011年增加520万吨;工业消费量为5700万吨,较2011年增加350万吨;食用消费量为1600万吨,较2011年增加60万吨;种用消费量为1350万吨,较2011年增加50万吨。
从玉米的饲料和工业消费量来看,饲料工业是玉米消费量最大的行业,占玉米消费总量的60%以上。
2000年以来,我国玉米饲用消费量从7980万吨增加到11300万吨,12年中累计增幅超过40%,年均增长率也在3%以上。但受玉米深加工业快速增长的影响,玉米饲用消费量占玉米消费总量的比重从2000年的75%下降到2012年的60%。尽管玉米饲用消费比重在过去10余年间下降了15个百分点,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饲用玉米消费总量仍将保持刚性增长态势。
2003年以来,玉米深加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6%。2005年起,受国际能源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刺激,玉米深加工业收益提高,一大批新建和改扩建的项目相继上马,推动玉米工业消费快速增长。2008年受节能减排等政策影响,玉米深加工业扩张略有放缓,但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政府推出经济刺激计划,玉米深加工企业再次快速发展。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2000年,我国工业用玉米消费量仅为1100万吨,占国内玉米消费量的10%,到2005年增长至2930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提高到23%,到2012年已经增长至5700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比重提高到30%,2000~2012年累计增长418%,年均增长12.66%。
但近两年,随着国家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调控,玉米加工产能扩张放缓,玉米工业消费增速也有所减缓,2012年我国玉米工业消费量增幅仅为6.14%,明显低于近年的平均增速。
小麦替代大幅增加
尽管玉米价格增速放缓,但玉米价格仍然超过小麦价格。2011年9月份前后,河南、山东等地玉米价格普遍较小麦高出400元/吨,局部地区玉米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出550元/吨。
2012年上半年,玉米价格比普通小麦高150~300元/吨。玉米、小麦价差扩大,小麦用作饲料的成本优势明显,小麦替代玉米用作饲料粮的数量大幅增加。估计2012年我国小麦饲用消费量达到2600万吨,占当年小麦产量的22.15%。
年度结余库存量大
受我国玉米增产及进口玉米数量显著增加影响,国内玉米年度结余量增加,玉米库存得到充实。总体来看,截至2012年9月30日,国内市场玉米结余量在1000万吨以上。从9月份的玉米库存结余来看:一是华北黄淮地区贸易玉米库存仍然较大,尤其是个别大型贸易企业玉米库存很高。市场预计,截至9月底,华北黄淮地区贸易企业陈玉米库存在200万吨左右,且霉变偏高,质量较差。
二是北方港口玉米库存也在145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高出100万吨左右。
三是2011年以来,受播种面积预期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美国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加上我国玉米库存持续下降,玉米进口量大幅增加。2012年1~11月份,我国进口玉米达到49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376万吨。其中大部分进入临储,加上近两年收购的临储玉米在内,国有储备水平明显高于去年。
价格“前涨中稳后跌”
2011年12月中旬,为保障农民种植收益,国家出台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政策。东北地区临储玉米收购价在1980~2020元/吨之间,成为东北玉米市场价格底部。受政策因素支撑,东北地区玉米价格开始止跌回稳。春节之后,贸易企业开始大量囤积,玉米价格快速上涨。春节之后至2012年3月底,东北地区玉米价格上涨150元/吨左右;华北黄淮地区贸易玉米收购价也达2280元/吨,较春节前上涨160元/吨左右。
2012年5~9月份,国内玉米价格呈现长期平稳态势,多数地区玉米价格涨幅不及仓储、财务等成本增加的幅度。主要原因:一是春节之后玉米价格上涨较快,临储收购无法启动,政策性玉米收购量较少;二是玉米供需结构改善,市场对粮源的囤积需求减弱,多数用粮企业库存水平回归正常,加上玉米深加工行业加工效益较低,玉米市场价格呈现上涨乏力态势。 2012年9月中下旬,华北黄淮地区新季玉米率先上市。10月中旬,东北地区玉米价格陆续上市。在主产区玉米大幅增产的背景下,新季玉米开秤价格普遍较2011年同期低20~40元/吨。
10月底开始,东北地区开始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雪天气。超预期降雪造成东北玉米上市推迟1个月左右。12月中旬以来,部分储备库开始轮入中央储备,轮入价格高于临时存储玉米收购价格,同时深加工企业开始提价保量,带动玉米价格上涨。在雨雪天气影响逐渐降低的情况下,玉米上市量逐渐增加,市场购销逐渐活跃。
受加工企业继续加大收购力度以及贸易企业逐渐展开收购的拉动,短期内玉米收购价格开始小幅上涨。
截至12月下旬,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普遍较11月初上涨50元/吨左右,华北黄淮地区上涨100元/吨左右。
2009年至今,国内玉米价格上涨80%以上,年均涨幅超过20%。受国内玉米增产、供给充裕影响,2012年玉米价格上涨幅度明显小于前几年。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北方港口玉米平舱价仅上涨250元/吨左右,涨幅仅为10%左右。
华北玉米受宠
2012年华北和西北地区玉米生长及收割期间,天气条件较好,玉米单产及品质均有明显提高,市场反映今年华北黄淮地区玉米霉变普遍在1%以下,饲料企业采购积极。目前南方销区湖北、安徽、江西、四川等地饲料企业已开始大量采购河南玉米,本地饲料企业也开始降低饲料小麦及东北玉米的使用比例,增加本地玉米的使用量。因此,预计2013年东北玉米市场将受华北黄淮玉米市场的明显压制,玉米外运量将有所下降。
东北玉米承压
2012年11月中旬,为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稳定市场价格,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国家继续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东北地区临储玉米收购价在2100~2140元/吨之间。
从目前玉米市场行情来看,春节之前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可能呈现先强后弱的走势,具体要看玉米上市量,短期内收购价格易涨难跌。春节之后东北玉米价格走势主要取决于托市收购情况。2012年东北地区玉米增产量为917万吨(也有机构估计增产400万~500万吨),黑龙江、内蒙古托市收购压力较大,吉林和辽宁压力相对较小。市场预计,12月下旬之后东北地区临储玉米托市收购数量会逐渐放大,黑龙江收购相对较好,已有部分贸易粮源等待转为临时存储玉米。如果春节前后东北地区临时存储玉米收购量达到预期,2013年3~4月份东北玉米价格仍然倾向于上涨。
2012年春节后东北玉米价格快速上涨,主要原因是东北玉米提前外运销区,背景是华北玉米无法大量上市而且玉米质量偏差。目前的情况明显不同,华北玉米输出速度快而且质量好,2013年春节过后东北玉米价格能否上涨,不是取决于外运需求,可能主要依靠国家政策托市力度。
目前大量玉米还在农民手里,春节后东北地区仍然存在较大的售粮压力。价格的风险点有:一是春节之后生猪、家禽、淀粉和酒精价格均预计下跌,市场需求低迷;二是春节之后天气变化更加关键,农户会有大量玉米未出售,气温回升后倒伏地区玉米潜伏的霉素发作,存在玉米霉变发热等风险。
小麦替代或大减
2012年8月份以来,在制粉企业开工好转、小麦托市收购数量较大、售粮主体看涨预期增强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主产区小麦价格快速上涨,超过上年价格高点,出现2004年以来最大单月涨幅。截至12月下旬,华北黄淮等小麦主产区普通小麦价格上涨250~300元/吨。在新季玉米上市、价格季节性回落的背景下,玉米、小麦价格倒挂行情迅速反转。截至发稿时,华北黄淮地区小麦价格较玉米价格已经高出100~150元/吨。
由于玉米、小麦价格倒挂行情反转,加之2012年产华北黄淮玉米质量较好,华北、华中地区及南方销区等饲料养殖企业纷纷降低饲料小麦使用比例,增加玉米饲用比例。多数地区猪料中小麦添加比例已经由此前的35%左右下降到15%左右甚至更低。实地调研发现,部分大型饲料企业仍在使用饲料小麦,但主要属于消化库存阶段,新采购饲料小麦数量大幅下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份预计,2013年我国饲料小麦消费量预计为2000万吨,较2012年下降600万吨。而根据小麦和玉米市场行情走势的判断,饲料小麦的消费量可能还有下调空间。
深加工需求放缓
2011年二季度以来,受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国内调节通货膨胀的紧缩性政策等因素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淀粉、酒精以及养殖企业下游的猪肉等相关产品需求均表现疲软,导致玉米深加工等相关行业出现持续亏损。
2012年11月份曝光的白酒行业“塑化剂事件”对玉米酒精行业更是雪上加霜,玉米酒精市场呈现旺季不旺的态势。深加工企业压力重重,企业加工效益较差,多数企业出现较大规模亏损,2013年加工企业生产积极性可能受到影响,酒精等企业开工率可能持续低迷。反映到玉米购销市场上,则表现为用粮企业库存较低,采购积极性不足,玉米市场由供需偏紧转变为结构性供应充裕局面。同时,2012年12月份,央视新闻再度曝光了山东等地白羽鸡养殖户使用多种抗生素以及激素药物催长白羽鸡的新闻,负面影响波及整个白羽鸡产业链。肉鸡产业链的影响或多或少将影响到未来一段时间的玉米需求。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2月份预计,2012/2013年度我国工业用消费量预计为6000万吨,较上年度增加300万吨,增幅5.3%,增长幅度及增速均较2011/2012年度放缓。
进口预计大幅减少
2012年6~8月间,受美国遭遇严重干旱等因素影响,美国玉米大幅减产。美国农业部12月预测,2012年美国玉米产量为27200万吨,同比降低4149万吨,较5月份预测量减少10325万吨,美国的严重干旱导致美国玉米产量损失达到1亿吨。
美玉米产量大减,导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价格持续大幅上涨,8月下旬创历史新高。随着美国玉米产量逐步明确和高价格导致的消费紧缩逐渐显现,9月份美国玉米期货价格回落,10月份呈现震荡行情,11月份市场炒作南美地区玉米播种期天气。12月24日,CBOT玉米期货1305合约收于706.75美分/蒲式耳,较8月份的历史高点回落15%左右。 监测显示,12月24日美国1月船期2号黄玉米FOB报价304美元/吨,到我国南方港口CNF报价为346美元/吨,到港完税价为2570元/吨,比深圳港东北玉米成交报价高70元/吨左右。虽然美国玉米与国内的差价在回落,但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玉米市场化进口仍将难以发生。国内玉米供求平衡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国内玉米市场将保持供求基本平衡的局面。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3年我国玉米进口量为200万吨。
值得重视的是,国内通过增加玉米播种面积提高玉米总产的难度越来越大。从中长期看,利用国际市场实现国内玉米市场供求平衡仍是大势所趋。
2011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19278万吨,较2010年增产1554万吨,增幅达到8.77%。国内玉米供需结构得到显著改善,玉米价格连年大幅上涨的势头受到抑制。
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再获丰收,且整体质量较好,上市速度快,导致陈玉米大量积压,抑制市场行情。
2013年玉米市场供应充裕,品种结构合理,预计市场将平稳运行,价格大幅上涨概率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