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母猪生产繁殖应激综合症的防控技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饲料与畜牧》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31 9:46:10  文章录入:zhaoxiao  责任编辑:zhaoxiao

    1概述

  “母猪生产繁殖应激综合征”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动物受到多种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导致机体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引起特异性障碍与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长期困扰着中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2003年,湖南农大文利新教授等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学术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生产繁殖应激”这一概念和“生产繁殖应激”假说,突破性地揭示人类及动物界生产繁殖等多种疾病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发病原因

  2.1 发情、配种、怀孕、产仔、哺乳等特殊生理活动。

  2.2 人类采取的各种提高单产措施(如重配、复配和早期断奶等技术)。

  2.3 母猪在完成生产繁殖活动的过程中,对营养需要有其特殊性,质和量均与肥猪明显不同,如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或供给不平衡。

  2.4 其他因素(如母猪药源性便秘)导致母猪营养摄入严重不足.仔猪早期补料不到位或断奶过迟.母猪消耗太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母猪负荷过重。但为了确保生产繁殖任务的完成,不得不启动应激机制调节机体贮备,同时,CRH和糖皮质激素持续、大量分泌导致母体免疫力减弱、抗病力下降和机体损害,出现生产繁殖应激综合征候群。

  3临床表现

  3.1 骨胳代谢异常:主要表现肢势及步态异常、支持躯体困难,蹄裂,蹄壳出血,严重者可导致产前产后瘫痪。

  3.2 母体损害或繁殖障碍:发情延迟、乏情和不发情.产仔头胎多二胎少,或一胎多一胎少,母猪抗病力弱,免疫机能减退,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和乳房炎发病增高,易并发各种感染、淘汰率增高。

  3.3 繁殖率和成活率下降;母猪产仔数少,弱仔弱胎多,胎儿大小不均匀,乳猪初生重小,抗病力弱,仔猪黄白痢发病率高,生长发育慢,断奶体重较小,母猪泌乳不足。

  3.4 集约化猪场哺乳母猪肩胛创伤多,多数有继发感染,不易愈合。

  4防控措施

  防控原则:①在妊娠期适度保证营养供给、哺乳期充分供给营养,保持营养摄入和输出的基本平衡,避免妊娠后期特别是哺乳期应用应激机制动员机体贮备,②适度控制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水平,但易引起分娩延迟或难产,③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骨质疏松所引发的一系列病症,④加强围产期护理,特别分娩前后,糖皮质激素水平最高,机体抗病力最弱,容易并发多种感染,可适当应用抗生素预防,④糖皮质激素可能进一步削弱机体抵抗力,在治疗生产繁殖应激综合征中禁止使用糖皮质激素,④加强遗传育种选育繁殖工作,通过氟烷试验或肌酸磷酸激酶活性检测和血型鉴定,逐步淘汰应激易感猪.⑦尽量减少饲养管理等各方面的应激因素对猪产生压迫感而致病。

  如改善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噪音,避免过冷或过热、潮湿、拥挤,减少驱赶、抓捕、麻醉等各种刺激。

  4.1后备母猪从6月龄开始至配种后7d。抓量是促进体成熟,母猪6月龄体重应达到80kg一90kg,8一10月龄达120kg一140 kg,如体重不达标,应适度增加饲喂量;抓质是针对促进母猪性成熟供给营养,方法是在日粮中添加1%的“牲命1号”。

  4.2母猪怀孕后期70d一114d。

  抓量是指怀孕后期应适当增加饲喂量,增加幅度为30%一50%(若母猪有药源性便秘现象,则应将原饲料用量减少40%~50%的同时,然后再加入“牲命1号”1.5%或5%的碳酸氢钠纠正体液酸碱平衡),抓质主要是供给胎儿和胎儿免疫器官。

  4.3 哺乳期。抓量是指母猪产仔10头以上,采用自由采食的方法,抓质是针对母猪泌乳、母猪子宫修复所需营养物质供给,方法是按2%比例添加“牲命l号”。

  4.4断奶至配种后7d。抓质是促进母猪多排卵、多排活力强的卵,促进子宫乳分泌,方法是保持哺乳期饲料质量不变,而数量据母猪膘情适度减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