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皮肤中沉积光线过敏物质的牛,放牧或在舍外饲养被日光曝晒时,白毛部位的皮肤红肿发痒,逐渐可见炎症产物,致使皮肤脱落、坏死,临床上将此称为光线过敏症。据日本有关资料报道,光线过敏物质沉积于皮肤有3个原因:
(1)将光线过敏物质吸收到体内,这主要是给予荞麦、小连翘草之类的含光线过敏物质的饲料,被食入后在体内变为光线过敏物质的因子。例如给予吩噻嗪、注射含有光线过敏物质的吖啶黄和美蓝等药物。
(2)光线过敏物质在体内产生,是由于遗传造成体内缺乏某种酶和产生过剩的光线过敏物质的卟啉沉积于皮肤所致。
(3)光线过敏物质向体外排泄发生障碍,在牛的消化道内平时饲料中的叶绿素被分解,而光线过敏物质将叶绿素变为叶绿胆紫素,这些叶绿胆紫素被吸收入血液中,然后沉积于皮肤上。除这3种原因外,也有原因不明发病的。
【症状】
皮肤病变仅限于白毛部位,黑毛部位与其界限非常明显。病初发病1——2日后,白毛部位皮肤发红肿胀,局部有热感,触之疼痛。其肿胀隆起程度高于正常皮肤,由于是皮肤炎症产物,所以病变部位大多都发黏。这些症状多见于背部的白毛部位,其次是腹部和乳房。病情加重后(3——7日),病变更加严重,皮肤的深部组织坏死。舍饲的轻症病例,表皮呈小片状逐渐脱落而恢复。重症病例皮肤变的红黑,逐渐变硬呈板状裂纹而脱落。有时局部有出血症状,不久便恢复。除皮肤病变外,重症病例可见发热,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促迫,下痢或便秘及泌乳量急剧下降,黄疸、黏膜发绀。肝脏叩诊区扩大和叩诊疼痛,疝痛及蹄叶炎等症状。
【防治】
预防方面,在平日的饲养中不给含致病因素的饲料,避免到多发本病的牧场去放牧;发病后将其他的牛移到舍内或到其他放牧地;放牧前应驱除肝蛭;注射萤光色素或给予吩噻嗪后,至少也要在舍内饲喂3天。另外,将放牧地安排在阴凉的地方是预防本病的最好方法。
治疗中可静脉注射20%硫代硫酸钠50——100毫升或者每千克体重0.5——1.0克灌服;皮下注射盐酸苯海拉明10——20毫升;肌肉或皮下注射泼尼松龙10毫升。另外,也可静脉注射葡萄糖和复方氯化钠溶液3000——5000毫升,在溶液中可加保肝剂和维生素k3,必要时可反复注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