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近两年的临床发现,肉仔鸡在20~30日龄期间,往往出现以肾脏苍白、肿大、尿酸盐沉积明显、排水样便等特征为主的疾病,死亡率较高,此病一般称为肉仔鸡肾肿综合征。
一、病因
(一)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肾脏病变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 有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死亡率达20%或更高。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有众多血清型,其中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肉鸡发生尿酸盐沉积的主要因素。鸡排出尿酸盐稀粪,从发病至死亡5~7天。剖检可见气管内有粘稠分泌物,气管和肺充血或出血,肾脏苍白、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因病尿酸盐沉积而扩张;主要呈现间质肾炎,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化及肾小管上皮脱落,在急性期还可见间质中有大量异嗜性细胞浸润,髓质中肾小管病变明显。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 是一种危害幼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鸡群发病突然,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或废绝,排白色水样稀便,感染后3天部分死亡。剖检可见机体脱水,胸肌或腿肌呈出血点状或条状出血,法氏囊先肿大后萎缩,重者呈紫葡萄状,常常引起肾脏肿胀,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并充满尿酸盐。
雏鸡白痢病 病鸡多数在5~6日龄发病、下痢,排出灰白色粪便,肝肿大,有条状出血,胆囊扩张,充满胆汁,肺脏上有灰白色或黄色坏死结节,心包增厚,心脏上有结节,肾脏肿大,暗红色充血或苍白色贫血。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
鸡病毒性肾炎 由肠道病毒的小RNA病毒引起,能够引起雏鸡的间质性肾炎并影响其生长发育。以侵害14日龄以内的雏鸡最为严重,剖检可发现心冠脂肪出血,胸腺呈紫色、肿胀,有的萎缩,十二指肠肿大、出血;胰腺发紫出血;脾脏肿大、出血;肾脏肿大、褪色呈黄色或白色,有明显尿酸盐沉积。
另外,新城疫发病的前期往往也能引起肾脏肿胀,严重的引起花斑肾,同时禽伤寒、禽副伤寒等传染病,也可引起鸡不同程度的肾脏病变。
(二)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肾脏疾病
维生素缺乏或过量 维生素A缺乏容易造成尿酸盐在输尿管中沉积,同时角质化的黏膜上皮比较容易脱落,引起尿路障碍,导致尿酸盐沉积,肾功能衰竭。维生素D缺乏,可使体内矿物质特别是钙、磷的代谢紊乱、比例失调而引发痛风。但高水平的维生素D又增强了钙在肠道中的吸收,造成高钙血症,并引起肾小管营养不良性钙化,导致痛风的发生。
饲料中的蛋白质长期过高 长期饲喂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饲料,使代谢中尿酸盐过多,容易造成肾脏损伤。
钙磷比例失调 由于饲料配合不合理或选择原料使用不当,造成的钙磷比例失调,进而引起肾脏发生疾病,如肾结石和痛风病等。
滥用药物 有些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粘杆菌素、磺胺类药物)能影响肾小球过滤作用而引起尿酸盐增多,表现为肾脏肿大,器官表面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中毒 食盐中毒、霉菌毒素、杀虫剂和某些消毒剂也可引起肾脏不同程度的损害,表现为肾脏肿胀、尿酸盐沉积、充血、出血等病变。
另外,饲养管理不当,如温度过高、过低都可引起血中尿酸盐浓度上升,引起尿酸盐沉积;饮水不足,机体缺水可使尿浓缩,尿酸盐沉积在输尿管中;密度过大,无运动的空间,光照不足,同时喂高蛋白饲料时,使血液中的胶体发生变化,降低尿酸盐的溶解度,使尿酸盐沉积下来。
二、防治措施
(一)对因治疗
首先找出尿酸盐沉积的原因,然后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对因治疗。
由于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过高,引发的痛风病,应该立即停止饲喂原有饲料,调整好饲料中各物质所占比例,合理的调配饲料配方;
由于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引起的肾脏肿大,应立即停止用药;
由于细菌感染造成的肾脏疾病,可以用抗生素类药物;
由病毒性疾病造成的肾脏疾病,可使用干扰素,同时降低饲料蛋白水平2~3个百分点,并适当提高舍内温度。
(二)对症治疗
对于发生肾病的鸡群,前期以利尿、排尿酸盐、防感染为原则。应先用肾肿解毒药来缓解肾脏病变,同时在饮水中加入葡萄糖、速补、电解质、多维素等,以加速肾脏尿酸盐的排出,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对于由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肾病,还应选用对肾脏影响小的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后期严重的肾肿或痛风应禁止使用碳酸氢钠来治疗,因其能使尿液碱化,会为结石形成创造条件,这时应在饲料中添加0.5%~1%的氯化铵,以利于结石的溶解和排出。
(三)加强饲养管理,严格防疫制度
发病期间用过氧乙酸、季铵盐类消毒剂,每天带鸡消毒两次;鸡舍地面用3%火碱溶液每周两次消毒。
另外,要保证充足饮水,同时要注意水质合格,大肠杆菌不能超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