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病是养殖业中重要的、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对养鸡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本病分布很广,世界各地普遍发生,特别是夏季高温高湿时,球虫发病会更严重,有些养殖户一批鸡养下来甚至要暴发好几次球虫病,病愈的雏鸡大都会生长发育受阻,长期不能康复,成年鸡多成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会产生免疫抑制,从而严重影响到法氏囊、传支和新城疫的免疫效果,导致养殖失败,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根据本人多年一线工作经验,就鸡球虫病的诊断和防治过程中的体会做一下综合介绍,供同行参考。 一、流行病学 球虫是寄生性原虫,有9种之多,分别称为柔嫩、巨型、毒害、堆型、哈氏、和缓、布氏、变位、早熟艾美尔球虫等,各个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引进的新品种鸡比本地品种更易感发病,其中以主要寄生在雏鸡盲肠黏膜内的柔嫩艾美尔球虫和寄生在小肠内的毒害艾美尔球虫为主,也有不少是混合感染的情况,但一般是前5种球虫多发;从发病日龄上看,15~50日龄的鸡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15日龄内的雏鸡因有母源抗体保护,极少发病,3月龄以上的鸡对球虫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几乎不发病,具有年龄免疫现象,但多为带虫者,即所谓的带虫免疫状态。 本病多发于气候温暖、雨水较多的季节。潮湿与温暖地区最有利于卵囊的的发育,而对高温和干燥抵抗力较弱,对化学药物很容易产生耐药性,一般的消毒剂对其无效。连续使用陈旧鸡舍和场地往往是引起球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饲养管理不良,鸡舍潮湿、拥挤,卫生条件差最易暴发。 二、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聚堆、羽毛蓬松,头蜷缩,翅膀下垂、食欲减退、渴欲增加,嗉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粘膜苍白、迅速消瘦,泄殖腔周围的羽毛为液体排泄物污染、粘着,粪便多为红色胡萝卜样,若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引起的盲肠球虫,开始粪便多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可达50%以上。若是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黏膜。 三、病理变化 内脏变化主要发生在肠管,病变部位和程度与所感染球虫的种别有关。若感染柔嫩艾美尔球虫,两支盲肠显著肿大,可为正常的3~5倍,呈棕红色或暗红色,盲肠上皮变厚,有严重的糜烂甚至坏死脱落,盲肠内常充满盲肠内容物与血凝块混合的物质,有时肠管会充满凝固的或新鲜的血液;毒害艾美尔球虫损害小肠中段,使肠壁扩张、增厚,有严重的坏死,在裂殖体繁殖的部位,有明显的淡白色斑点,黏膜上有许多小出血点,肠管中有凝固的血液或有胡萝卜色胶冻样内容物;巨型艾美尔球虫损害小肠中段,可使肠管扩张,肠壁增厚,内容物粘稠,呈淡灰色、淡褐色或淡红色;堆型艾美尔球虫多在上皮表层发育,而且同一发育阶段的虫体常聚集在一起,在被损害的肠段出现大量淡白色斑点;哈氏艾美尔球虫损害小肠前段,肠壁上出现大头针头大小的出血点,黏膜上有严重的出血;如多种球虫混合感染,则肠管粗大,肠黏膜上有大量的出血点,肠管中有大量的带有脱落的肠上皮细胞的紫黑色血液。 四、鉴别诊断 本病的诊断应根据粪便检查、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及病理变化等多方面的情况综合判定。但要注意与盲肠肝炎(组织滴虫)、鸡白痢、坏死性肠炎等病相区别。 盲肠球虫盲肠内有血便、鲜血或凝固的血液;组织滴虫病盲肠内往往有红白相间的同心圆状的干酪样栓子,同时在肝脏上往往具有中间凹陷的泛绿色的扣状坏死灶;另外鸡的白痢沙门氏菌病在严重感染时盲肠内往往会有白色干酪样栓子形成;小肠球虫要与坏死性肠炎相区别,除了肠道类似的表现外,坏死性肠炎往往在肝脏上会发现白色不规则的坏死灶、局部小肠的坏死和鼓气等。
五、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鸡场卫生,从而抑制球虫卵囊孢子化;定期清除粪便、垫料,并定点堆放发酵,利用生物热以杀灭虫卵;定期对地面用3%~5%的烧碱或20%的生石灰乳进行处理。 2.药物防治。使用药物进行有效的控制是球虫病控制的主要措施。常用的药物有马杜拉霉素、盐霉素、磺胺氯吡嗪钠、磺胺喹恶啉钠、磺胺六甲氧嘧啶等。在治疗球虫病时要按照不同药物的特点确保剂量和疗程充足,疗程至少是3 d、也有3~5 d、7 d不等,抗球虫药物很多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一定不要重复用药和超剂量用药。球虫的生长发育需要维生素,所以在治疗球虫病时要尽量减少维生素的用量。但是,并不是所有维生素都要减少用量。有研究报道维生素E能使盲肠球虫繁殖率降低51%,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00单位维生素E可降低盲肠球虫的发病率并能明显提高增重效果;另外,为了防止肠道出血和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可适当添加维生素K和维生素A、D的使用量,对促进球虫暴发后的康复大有裨益。 六、防治体会 1.加强饲养管理是前提。在潮湿多雨、气温较高的季节是卵囊孢子化的理想条件,非常容易暴发球虫病。此时就需要加强通风,做好卫生和消毒工作,保持鸡舍内干燥。尽量避免应激,提高机体的抵抗球虫的能力。 2.保持健康的肠道是基础。球虫主要感染途径及产生破坏的就是肠道,肠道功能好坏对控制鸡球虫病至关重要。而健康的肠道的建立主要在于有益菌群、肠道上皮是否完整等,这就要求在球虫病高发、多发季节,要增加改善肠道有益菌群药物如益生素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肠炎的发生,从而减少球虫病发生的几率。 3.维生素的恰当使用可促进球虫病康复。球虫的生长发育需要维生素,主要是B族维生素。所以在治疗球虫病时要尽量减少维生素的使用,由于麸皮中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及促进球虫病发生的物质,在球虫病暴发时,要限制日粮中的麸皮含量,但为了防止肠道出血和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可适当增加维生素K和维生素A、D添加量。 4.药物的科学合理使用是防治球虫病的关键。结合以往的养殖经验,在球虫病多发的日龄的前2~3 d进行预防性投药,可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在投药时要采用阶段性用药。肉鸡球虫的第一次防治应选择在8~12 d,此时投药应选择对球虫自身免疫力建立没有影响的药物,如中药青蒿、常山酮等,也可使用地克珠利,连续使用4 d;第二次的防治应选择在17~20 d,首选药物是癸氧喹酯,因其抗球虫指数高,目前因尚无耐药性而倍受青睐;第三次防治在25 d以后,选择磺胺类药物或者尼卡巴嗪,并结合预防肠炎药物如硫酸新霉素、硫酸安普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同时使用,做好肠毒综合症的早期防控工作。 在治疗时一般选择以下三种用药方法:(1)连续使用药物,用足疗程,针对球虫的生活史,可连续一周采用治疗量,再连续一周使用预防量(原来的基础上减半使用);(2)间断性交叉用药,选用一种抗球虫药物防治3~5 d,间隔3~5 d以后再选用另一种抗球虫药物进行巩固疗效;(3)连续交叉用药,中间换药不停药的投药方法。 明确所选药物的分类、作用机理和配伍禁忌;明确鸡在哪个生长阶段容易被哪种球虫所感染,如盲肠球虫30日龄之前发生较多,要早期重点预防,而小肠球虫一般后期发生较多,并多伴发肠毒综合症,所以后期在重点防治小肠球虫的同时不要忽略使用预防肠毒综合症的药物。 综上所述,虽然球虫病发生广泛,不可能彻底消除,但如果能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健康的肠道,维护肠道上皮的完整性,增强机体对球虫的抵抗力,在使用抗球虫病的药物时,注意选择药物和投药方法措施得当,就能最大限度地控制球虫病,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增加养殖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