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检疫工作中,常会遇到胴体黄染的现象,在对胴体黄染猪的执法过程中因为相对人及消费者对黄脂、黄疸的概念不清也会有一些争议。
猪胴体黄染有两种情况,一是黄疸,二是黄脂,二者致病原因、食用价值、处理方法截然不同。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对肉品质量提出严格的要求,作为市场参与者或消费者都应该科学地处置黄染猪。
黄染的病理分析
黄疸黄疸是由于动物机体发生大量溶血性疾病、某些中毒和传染病、寄生虫病,导致胆汁排泄发生障碍,致使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组织液,将全身各组织染成黄色的结果。
黄脂(黄膘肉)资料显示,在农村一般是饲喂黄色玉米、南瓜、胡萝卜、鱼或鱼粉,在城郊除饲喂以上饲料外还有如蚕蛹粕、鱼肝油的下脚料。也有人认为与遗传以及VE缺乏有关,大、中型猪场很少见到。多数是农村或城乡接合部的小型或家养型生猪发生较多。
鉴别
1.遇到黄染的肉,首先是看皮肤是否发黄(因黄疸皮肤都黄),其次是查看关节滑液囊液以及筋腱,如果也是黄色基本判定为黄疸。
2.将有疑问的胴体放置一边,经几小时后再观察,如果色度减轻或消失则为黄脂。反之,黄色不减而加重,必是黄疸无疑。
卫生处理
1.黄疸:真正的黄疸胴体是不能食用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应化制,做工业用或销毁。
2.如果因饲料来源而引起的黄膘肉(如饲喂黄玉米、南瓜、胡萝卜等)无碍于食用,但应列于次级肉,不宜进入市场鲜销。
3.如果同时伴有其他不良气味(可能饲喂蚕蛹粕、鱼及鱼碎屑、过量鱼粉、火锅店的油脂等)不宜食用。应化制做饲料、肥料或销毁。
4.黄疸、黄脂混合型,即使肉体色泽黄染不严重,亦应按黄疸处理。
|